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偈頌一一二首 其十七

宋代釋清遠

三月初三二月二,不壞假名談大義。眾生役役趁光陰,道流所以為虛棄。

二月念九三月一,摩訶般若波羅蜜。假使多聞達古今,歷劫何曾異今日。

釋清遠

釋清遠(一○六七~一一二○),號佛眼,臨邛(今四川邛崍)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嘗依毗尼。南遊江淮間,遍歷禪席,師事五祖演禪師七年。後隱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寧萬壽寺。繼住舒州龍門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禪山寺(《古尊宿語錄》卷二九)。踰年,以疾辭,歸隱蔣山之東堂。為南嶽下十四世,五祖演禪師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見《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禪師塔銘》,《嘉泰普燈錄》卷一一、《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 312篇詩文

猜您喜歡

虞美人·聽雨

宋代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春日

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代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