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澗寺
明代:成鷲
趁曉疏鍾向晚梆,塵心多向此中降。蒲生九節原無種,水咽千峰別有腔。
頑石點頭同草木,臨流濯足異濤瀧。老僧不到山中久,夜夜空留月一窗。
成鷲
成鷲(1637-1722),清朝初年廣東肇慶鼎湖山慶雲寺僧。又名光鷲,字跡刪,號東樵山人。俗姓方,名覬愷,字麟趾,番禺(今屬廣東省)人。出身書香仕宦世家。年四十一,從本師西來離幻即石洞和尚披剃。繼法於碩堂禪師,系憨山大師徒孫。與陶環、何絳等南明抗清志士為生死之交。與屈大均、梁佩蘭唱酬,粵中士人多從教游。先後主持澳門普濟寺、肇慶慶雲寺、廣州大通寺,終於大通。其為人豪放倜儻,詩文亦卓厲痛快,盡去雕飾,頗有似莊子處。沈德潛譽為詩僧第一。作品有《楞嚴直說》十卷、《鼎湖山志》八卷、《鹹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剛直說》一卷、《老子直說》二卷、《莊子內篇注》一卷等。► 1篇詩文
牧
明代:朱之蕃
擇地求芻兩得宜,欣看茁壯望蕃孳。薰風永晝蓑堪枕,殘日荒村笛任吹。
海上平津封已晚,窖中屬國節空奇。長原淺草清流繞,倒跨徐歸信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