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徐訓導廷獻魁山舊隱
明代:王紱
人品如瞻斗,山名合應魁。地靈知孕秀,天賦肯淹才。
筆陣驚同列,文光燭上台。高攀蟾窟桂,勇躍禹門雷。
已作鵾鵬化,空令猿鶴猜。經橫芹泮靜,琴弄杏花開。
宦志雲霄待,鄉心歲月催。黃殘松徑菊,綠遍石田苔。
若便尋歸駕,移文恐勸回。
王紱
王紱, 明初大畫家,擅長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畫竹兼收北宋以來各名家之長,具有揮灑自如、縱橫飄逸、清翠挺勁的獨特風格,人稱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樂元年(1403年)開始參與編纂《永樂大典》。永樂十年拜中書舍人,派往北京,從事遷都的籌備工作。永樂十一年、十二年,兩次隨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間創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圖》。他繪畫擅長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畫兼有王蒙郁蒼的風格和倪瓚曠遠的意境,對吳門畫派的山水畫有一定影響。但他不肯輕作山水畫,故後人有“舍人風度冠時流,筆底江山不易求”的詩句。► 45篇詩文
即事十首 其九
明代:王彥泓
雨下春泥月下霜,幾年辛苦傲蕭郎。休論犯雪邀宜主,只憶藏花遇妥娘。
獺髓易求非玉杵,鴆媒輕泄似胡香。天台再許劉晨到,肯惜千回度石樑。
春晴
明代:王彥泓
柳弱不堪扶,春愁劇鷓鴣。翠煙三月盡,紅雨一庭蕪。
曉日鳩呼婦,晴風雁引雛。東鄰踏青女,今日在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