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黃伯亨
宋代:王稱
我馬從東來,君車正西去。有似風吹海上雲,天際無心忽相遇。
與君相遇即相知,瀝膽輸肝無復疑。虞卿豈顧雙白璧,平原輕擲二美姬。
狂歌一斗酒,共醉六屏月。拂曙登古台,慷慨與君別。
君行五嶺南,我阻三山道。何處我思君,天涯但芳草。
昨朝鴻雁下江煙,銜得君書置我前。開緘拂冰雪,千里情洒然。
念昔與君多意氣,相期豈作桃李妍。鬷生立堂下,叔向知其賢。
袁弘發朗詠,謝公遂回船。丈夫一語苟有合,何必結交窮歲年。
我有古干將,銹澀久棄捐。寧甘困泥滓,恥為兒女憐。
君有長歌向余寫,我將古調為君宣。月明洞口鳴風泉,清商一曲付哀弦。
雲山麋鹿可為侶,紛紛薄俗何其偏。
王稱
眉州人,字季平。王賞子。累官承議郎知龍州。刻意史學,搜采北宋太祖至欽宗九朝事跡為《東都事略》,孝宗淳熙中洪邁修四朝國史時奏進,特授直秘閣。寧宗慶元間官至吏部郎中。又有《西夏事略》。► 470篇詩文
醉翁亭記
宋代: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清平樂·村居
宋代: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亡 同:無)
鄉村四月
宋代: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