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喜遷鶯 端午,用吳子和韻

清代樊增祥

流鶯聲歇。又小麥送秋,脆圓迎節。彩剪羅睺,綾黏猛虎,都與釵符差列。

笑喚謝家兒女,繡帶香囊親結。動翠袖,看白團扇底,清風徐發。

佳絕。雕檻外,一樹安榴,紅神嵰山雪。最憶昆池,龍舟奪錦,畫鼓如雷敲徹。

此日未央行殿,墨拓鍾葵高揭。玉窗晚,剩珠簾半卷,纖纖娥月。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樊增祥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員、文學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別字樊山,號雲門,晚號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緒進士,歷任渭南知縣、陝西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避居滬上。袁世凱執政時,官參政院參政。曾師事張之洞、李慈銘,為同光派的重要詩人,詩作艷俗,有“樊美人”之稱,又擅駢文,死後遺詩三萬餘首,並著有上百萬言的駢文,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產詩人。著有《樊山全集》。► 713篇詩文

猜您喜歡

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清代紀昀

濃似春雲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
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隨人慾上船。

菩薩蠻·霧窗寒對遙天暮

清代納蘭性德

霧窗寒對遙天暮,暮天遙對寒窗霧。花落正啼鴉,鴉啼正落花。
袖羅垂影瘦,瘦影垂羅袖。風翦一絲紅,紅絲一翦風。

元夕無月

清代丘逢甲

滿城燈市盪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