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水調歌頭 青溪小住,畫槳迎潮,制此詞,倚楫而歌之。如向廿四橋頭聞簫聲隱隱也

易順鼎 〔清代〕

曾過江山否,煙雨怕登臨。六朝殘夢何處,鷗影臥秋深。

多少龍蟠虎踞,多少鶯啼燕語,流水杳難尋。湖為莫愁好,一碧到如今。

台倚鳳,洲呼鷺,峭寒侵。消他幾度斜照,換盡綠楊陰。

可惜江山千古,輸與紅簫尺八,不付劫灰沈。四百畫橋月,依舊盪波心。

古文島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易順鼎

易順鼎

易順鼎(1858~1920)清末官員、詩人,寒廬七子之一。字實甫、實父、中碩,號懺綺齋、眉伽,晚號哭庵、一廣居士等,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易佩紳之子。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經史講席。馬關條約簽訂後,上書請罷和義。曾兩去台灣,幫助劉永福抗戰。庚子事變時,督江楚轉運,此後在廣西。雲南、廣東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後去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交遊,袁世凱稱帝後,任印鑄局長。帝制失敗後,縱情於歌樓妓館。工詩,講究屬對工巧,用意新穎,與樊增祥並稱“樊易”,著有《琴志樓編年詩集》等。► 598篇詩文

猜您喜歡

香菱詠月·其三

曹雪芹〔清代〕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裏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登泰山記

姚鼐〔清代〕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

詠雪

鄭燮〔清代〕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都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