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 午詒賦此調寄寶生,奉同一首,後闋為薛四發也
清代:樊增祥
海天碧。春雨江南送客。離筵畔,紅杏滿枝,轉盼新煙過寒食。
衡陽雁向北,不帶湘人尺帛。春申浦,波嫩草香,猶認驕驄舊行跡。
高齋未寥寂,縱不見韋三,猶見秦七。碧桃花下黃藤蓆。
還睥睨當世,酌商千古,西窗殘燭一剪蜜,替垂淚何益。
今夕是何夕。且近倚吳歌,遙和湘瑟,吹笙露下雙鬟濕。
自薄倖歸去,懶親釵澤。明珠為淚,共夜雨,枕畔滴。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員、文學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別字樊山,號雲門,晚號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緒進士,歷任渭南知縣、陝西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避居滬上。袁世凱執政時,官參政院參政。曾師事張之洞、李慈銘,為同光派的重要詩人,詩作艷俗,有“樊美人”之稱,又擅駢文,死後遺詩三萬餘首,並著有上百萬言的駢文,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產詩人。著有《樊山全集》。► 0篇詩文
摸魚兒·羅秋浦明經丈屬題雲根老屋圖,時約游羅浮
清代:潘飛聲
問青山、閱人多少,千秋誰占詩屋。鳳凰台冷余荒草,只有騷壇高築。
山十幅。看出岫雲根,暝壓帽檐綠。先生睡足。又吟對黃花,閒搔白髮,瓮酒正初熟。
珊洲上,許我題襟句續。叩門來認喬木。終南捷徑徒供笑,底似歸來盤谷。
問青山、閱人多少,千秋誰占詩屋。鳳凰台冷余荒草,只有騷壇高築。
山十幅。看出岫雲根,暝壓帽檐綠。先生睡足。又吟對黃花,閒搔白髮,瓮酒正初熟。
珊洲上,許我題襟句續。叩門來認喬木。終南捷徑徒供笑,底似歸來盤谷。
青簇簇。指一角羅浮,畫入屏風曲。猿催鶴促。約村補梅花,洞騎蝴蝶,相與策筇竹。▲
刺桐花
清代:潘鼎圭
東瀛若木噴奇觀,吐蕊鋪朱刺眼寒。映日疑凝千滴血,烘雲全迸一團丹。
看培海國高文麗,似補中天正色完。彩穎遙揮霞片片,驚翻斗際落星彈。
摸魚子·泛西溪至交蘆庵,觀所藏西溪圖畫。是日謁樊榭先生與月上夫人栗主,因用樊榭題西溪卜居圖韻
清代:潘飛聲
把西湖、移來深曲,四山環作溪渚。白頭喜結蘆花伴,點染綠蘋紅樹。
橋外渡。引一葉瓜皮,背雁搖秋去。蒲牢定處。認水繞僧扉,雲依客座,湘點好茶具。
詞人願,要覓鷗波閒趣。西樓同臥涼雨。詩龕靜護香魂妥,那羨神仙鴛鷺。
把西湖、移來深曲,四山環作溪渚。白頭喜結蘆花伴,點染綠蘋紅樹。
橋外渡。引一葉瓜皮,背雁搖秋去。蒲牢定處。認水繞僧扉,雲依客座,湘點好茶具。
詞人願,要覓鷗波閒趣。西樓同臥涼雨。詩龕靜護香魂妥,那羨神仙鴛鷺。
憑寄語。道城郭滄桑,舊感東園句。仙凡路阻。只俎豆名山,畫圖靈境,酹酒對公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