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見梨花一樹
明代:釋今無
江頭茅屋見霜花,疑鶴疑雲影自差。蝶去昨宵春雨急,客來今日暮煙斜。
韻從墮月追姑射,香似隨船隔絳紗。短笛一聲山數點,不勝幽思對蝦蟆。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湧,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0篇詩文
雷峰晚眺
明代:釋今嚴
為憐秋盡強登臨,四望微茫日正沉。廣陌漸黃香稻熟,遠山如畫暮煙深。
將雛野鶴辭巢去,引㹀村童扣角吟。無限幽懷聊自寫,憑誰共對一披襟。
潮陽庵贈空上人
明代:釋今邡
草閣俯前川,憑崖只數椽。路連峰頂寺,廚引澗中泉。
白日龕燈徹,清宵梵響圓。聞師耽寂寞,住此已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