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池上的花朵盛開,如見清泉漫流一樣,去聽犀牛角作的敲擊的槌和玉作的方響演奏的《涼州》曲。樂女快步,佩帶著佩玉來到了館舍。
遙遠的天河上碧綠色的雲彩輕輕地密布著,今晚的戀人相會在鵲橋頭。一聲聲敲擊,樂音穿透了新秋的天河。
注釋
⑴浣溪沙:詞牌名。
⑵方響:又名甌(ōu),古磐類打擊樂器。由16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長方鐵片組成,分兩排懸於架上。用小鐵槌(chuí)擊奏,聲音清濁不等。
⑶銀塘:清澈明淨的池塘。
⑷犀槌:古代打擊樂器方響中的犀角制小槌。
⑸玉板:擊節的拍板的美稱。
⑹《涼州》:樂府《近代曲》名,屬宮調曲。原是涼州一帶的地方歌曲,唐開元中由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
⑺環佩:古人身上佩帶的玉制飾物,這裡代指婦女的佩飾。
⑻秦樓:秦穆公為其女弄玉所建造的樓,亦名鳳樓。相傳秦穆公女弄玉,好樂。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弄玉妻之,為之作鳳樓。二人吹簫,鳳凰來集,後乘鳳飛升而去。這裡代指樂女居住的館舍。
⑼遠漢:天河。
⑽漠漠:密布。
⑾鵲橋:神話中的牛郎、織女七夕相會於鵲橋,喻戀人相會之處。
創作背景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七月,蘇軾在鳳翔簽判的官任上。蘇軾妻王弗曾經以有樂女彈琵琶,銀塘內躍出方響一片,物類相感如此,這一故事勸諫蘇軾常慎於行事和結交朋友,蘇軾作該詞以讚嘆此故事。賞析
上片,以襯托之筆,寫樂女們敲擊從地下發掘出來的方響演奏《涼州》曲的過程。“花滿銀塘水漫流”,點明演奏情景。“花滿”喻樂聲如花朵遍地開放:“水漫流”喻樂聲如清泉漫流。方響擊時需要著水於其中以調音,故有“花滿”、“水漫”的效果,這是蘇軾慣用的通感技法。由樂聲、花滿、水漫流,即是由聽覺、視角、視角的挪移,給人以愉悅的美感。“犀槌玉板奏《涼州》”,點明方響是由“犀槌”和“玉板”演奏出《涼州》曲。“犀槌”與“玉板”,說明了樂器的貴重。《涼州》曲,說明了樂曲的廣泛。 “順風環佩過秦樓”,進一步渲染方響擊打的效果。“順風”說明了樂女的步伐很快,“環佩”說明了樂女的濃妝打扮,“過秦樓”說明樂曲隨樂女來到了理想的歌樓。整個上片,著力渲染方響進入了大雅之堂,贏得了美好的效果。
下片,以帶有神話色彩的筆墨,寫方響超常的藝術力量。“遠漢碧雲輕漠漠”,寫方響聲穿透了“遠漢”、“碧雲”的藝術效果,即感動天地。“今宵人在鵲橋頭”,寫方響音成為傳媒,成全“鵲橋”聚會的戀人,即感動神明。“一聲敲徹絳河秋”,寫方響的音響徹“絳河”的秋天,即感動時節。
全詞,記述了從地下發掘出來而由樂女演奏的方響及其效果的全過程。運用襯托、用典與想像之筆,極力渲染了方響作為國寶的超常藝術力量。蘇軾讓其重見天日,重現靈光,重傳原音,重顯價值,表明了蘇軾對中華文物的珍惜之情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