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劉季姍,今亦行三否。定知姊妹中,辭藻人人有。——明代·屈大均《子夜歌 其三》子夜歌 其三明代:屈大均 借問劉季姍,今亦行三否。定知姊妹中,辭藻人人有。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並稱“嶺南三大家”,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字翁山、介子,號萊圃,漢族,廣東番禺人。曾與魏耕等進行反請活動。後為僧,中年仍改儒服。詩有李白、屈原的遺風,著作多毀於雍正、乾隆兩朝,後人輯有《翁山詩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廣東新語》及《四朝成仁錄》,合稱“屈沱五書”。屈大均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並稱“嶺南三大家”,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字翁山、介子,號萊圃,漢族,廣東番禺人。曾與魏耕等進行反請活動。後為僧,中年仍改儒服。詩有李白、屈原的遺風,著作多毀於雍正、乾隆兩朝,後人輯有《翁山詩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廣東新語》及《四朝成仁錄》,合稱“屈沱五書”。► 21篇詩文猜您喜歡清江白石厭相看,葭菼風多已早寒。吹起漣漪身濕盡,不如灘上鷺鶿乾。——明代·屈大均《秋日自廣至韶江行有作 其八》秋日自廣至韶江行有作 其八明代:屈大均清江白石厭相看,葭菼風多已早寒。吹起漣漪身濕盡,不如灘上鷺鶿乾。不學神仙為玉顏,蓬萊只在洞房間。而今既失鸞皇侶,縱得神仙亦是閒。——明代·屈大均《哭華姜一百首 其九十一》哭華姜一百首 其九十一明代:屈大均不學神仙為玉顏,蓬萊只在洞房間。而今既失鸞皇侶,縱得神仙亦是閒。陰陵南畔魯妃祠,俎豆人憐殉主時。一片插花山上月,英雄留得照蛾眉。——明代·屈大均《魯妃祠 其一》魯妃祠 其一明代:屈大均陰陵南畔魯妃祠,俎豆人憐殉主時。一片插花山上月,英雄留得照蛾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