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處士好書畫
宋代:蘇軾
蜀中有杜處士 ,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而一牧童見之,拊掌見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處士笑而然之。
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四川境內有個姓杜的隱士,愛好書畫,他珍藏的書畫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畫的牛一幅,他特別喜愛,用錦囊盛起來,用玉石作畫軸,經常隨身攜帶著,有一天晾曬書畫,一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拍手大笑說:“這畫上畫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時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夾在兩條後腿中間,但這幅畫卻畫成牛搖著尾巴斗角,畫錯了啊!”隱士笑了,認為牧童說得對。
有句古話說:“耕地應當去問男奴,織布應當去問婢女。”這句話是不可改變的.
注釋
(1)杜處士:姓杜的讀書人。
(2)寶:這裡是動詞,珍藏。
(3)囊:袋子,此處指畫套。用彩錦做裝畫的袋子,用玉石做卷畫的軸子。
(4)曝:晾、曬。
(5)搐:抽搐,收縮。
(6)掉:搖著尾巴。掉,擺動,搖動。
(7)然:認為⋯⋯是對的。
(8)所寶:所珍藏的畫
(9)戴嵩:唐代畫家
(10)錦襄玉軸:以玉為軸,用錦囊盛起來
(11)拊掌:拍手
(12)翹起尾巴
簡析
從杜處士角度的收穫:要謙虛,樂於接受正確意見;
從戴嵩角度的收穫:做任何事都應該尊重事實,不能想當然;
從牧童角度的收穫:要注意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章最後引用古語的作用:通過引用手法來加以說明本文的中心思想。做任何事應該先了解各種實際的情況,正如畫牛必須懂得牛的習性。
畫牛必須懂得牛的習性;做其他事也應該先了解各種實際的情況。即使是名家的創作,也應該以真實的事理為依據。文章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也就是5個字:實踐出真知。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3637篇詩文
殺駝破瓮
南北朝:伽膃肭
昔有一人,於瓮中盛谷。駱駝入瓮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為憂,無計可施。有一老人來語之,曰:“汝莫憂,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問:“法何?”老人曰:“汝當斬駝頭,自當出之。”主人以為妙,即依其語,以刀斬駝頭。既殺駝,而復破瓮,如此痴人,為世人所笑。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駱
昔有一人,於瓮中盛谷。駱駝入瓮食谷,首不得出。主人以為憂,無計可施。有一老人來語之,曰:“汝莫憂,吾有以教汝出。”主人亟問:“法何?”老人曰:“汝當斬駝頭,自當出之。”主人以為妙,即依其語,以刀斬駝頭。既殺駝,而復破瓮,如此痴人,為世人所笑。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駱駝入頭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為憂。有一老人來語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女當斬頭,自能出之。”即用其語,以刀斬頭。既殺駝,而復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曩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駱駝入頭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患之。有一老父來語之曰:“女莫愁,吾教女出,女當斬頭,自能出之。”即用其語,以刀斬頭。既殺駝,復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襄王不許請隧
先秦:佚名
晉文公既定襄王於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王弗許,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災害。先王豈有賴焉?內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品,足以供給神祇而已,豈敢
晉文公既定襄王於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王弗許,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災害。先王豈有賴焉?內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品,足以供給神祇而已,豈敢厭縱其耳目心腹,以亂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臨長百姓而輕重布之,王何異之有?”
“今天降禍災於周室,餘一人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其叔父實應且憎,以非餘一人,餘一人豈敢有愛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創製天下,自顯庸也,而縮取備物,以鎮撫百姓,餘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辭之有與?若猶是姬姓也,尚將列為公侯,以復先王之職,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將自至,余何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與百姓何?何政令之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請,受地而還。 ▲
吳許越成
先秦:左丘明
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報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於會稽,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以行成。
吳子將許之。伍員曰:“不可。臣聞之:‘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鄩,滅夏後相。後緡方娠,逃出自竇,歸於有仍,生少康焉,為仍牧正。惎澆能戒之。澆使椒求之,逃奔有
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報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於會稽,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以行成。
吳子將許之。伍員曰:“不可。臣聞之:‘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鄩,滅夏後相。後緡方娠,逃出自竇,歸於有仍,生少康焉,為仍牧正。惎澆能戒之。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使女艾諜澆,使季杼誘豷,遂滅過、戈,復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今吳不如過,而越大於少康,或將豐之,不亦難乎?勾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親不棄勞,與我同壤而世為仇讎。於是乎克而弗取,將又存之,違天而長寇讎,後雖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蠻夷,而長寇讎,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弗聽。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