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前
明代:馬治
東齋見微月,露坐稀華星。感物增惋傷,懷人在岩扃。
高情沐垂照,寤寐不遑寧。中夜夢良覿,君歌謂予聽。
清商隨風起,虛箔轉琴泠。款密松下室,踟躕水邊亭。
常時往來處,目擊心已冥。覺聞西澗流,離合方悟形。
雞鳴空山曙,開戶竹林青。忽枉蓬篳信,芳緘耀雲屏。
淒淒貧賤交,惻惻秋露零。昔如雙飛鵠,於今兩枯萍。
詩中語再四,年運不暫停。道術尚迂邈,焉能事仙靈。
騎鯨倘可望,同日戲滄溟。
馬治
明間常州府宜興人,字孝常。初為僧,能詩。元末,周履道避地宜興,治為具舟車,盡窮陽羨山溪之勝,以詩唱和,成《荊南倡和集》。洪武初,為內丘知縣,終建昌知府。► 46篇詩文
先妣事略
明代:歸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來歸。逾年生女淑靜,淑靜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殤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順;一歲,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數顰蹙顧諸婢曰:“吾為多子苦!”老嫗以杯水盛二螺進,曰:“飲此,後妊不數矣。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來歸。逾年生女淑靜,淑靜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殤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順;一歲,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數顰蹙顧諸婢曰:“吾為多子苦!”老嫗以杯水盛二螺進,曰:“飲此,後妊不數矣。”孺人舉之盡,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諸兒見家人泣,則隨之泣。然猶以為母寢也,傷哉!於是家人延畫工畫,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畫有光,鼻以下畫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諱桂。外曾祖諱明。外祖諱行,太學生。母何氏,世居吳家橋,去縣城東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橋並小港以東,居人環聚,盡周氏也。外祖與其三兄皆以資雄,敦尚簡實;與人姁姁說村中語,見子弟甥侄無不愛。
孺人之吳家橋則治木綿;入城則緝纑,燈火熒熒,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問遺。孺人不憂米鹽,乃勞苦若不謀夕。冬月爐火炭屑,使婢子為團,累累暴階下。室靡棄物,家無閒人。兒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紉綴不輟。戶內洒然。遇僮奴有恩,雖至棰楚,皆不忍有後言。吳家橋歲致魚蟹餅餌,率人人得食。家中人聞吳家橋人至,皆喜。有光七歲,與從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歸顧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與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歸王三接,孺人所許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補學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婦,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撫愛之,益念孺人。中夜與其婦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餘則茫然矣。世乃有無母之人,天乎?痛哉!▲
次韻陸僉憲元日春晴
明代:王守仁
城裡夕陽城外雪,相將十里異陰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樓台銜倒影,茅茨松竹瀉寒聲。
布衾莫謾愁僵臥,積素還多達曙明。
泛海
明代:王守仁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