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陽何退翁謫長沙會宿龍興思歸戲之
何郎西州來,逸氣掃秋晚。平生貯書腹,中有文武膽。
材如駱賓王,其直亦不減。上書論國事,忌諱失料揀。
居然為逐客,安免投手板。世方例皮相,我亦作白眼。
閉門古寺中,一榻聊醫懶。邇來偶病渴,意緒覺蕭散。
頗懷當壚人,楚岫屢欲鏟。我從山中來,攜被夜假館。
地爐擁紅金,妙語容細款。凜然忠義氣,不肯受盤綰。
正恐復一吐,與民作溫暖。坐覺舟壑走,歲月不可挽。
人生一夢耳,勿作鏡中嘆。何當結後期,相攜游汗漫。
年十四,父母雙亡,依三峰靘禪師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試經於東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為僧。四年後南歸,依真淨禪師於廬山歸宗寺,隨真淨遷洪州石門。二十九歲始,遊方東吳、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涼寺。冒名剃度事發,入獄一年,勒令返俗。後至東京,入丞相張商英、樞密郭天信門下,再得度,賜名寶覺圓明禪師。徽宗政和元年(1111),張、郭貶黜,亦受牽連,發配朱崖軍(今海南三亞)。三年,得釋。四年,返筠州,館於荷塘寺。後又被誣以張懷素黨系南昌獄百餘日,遇赦,歸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1758篇詩文
猜您喜歡
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