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肖甫已代元美大名有寄
明代:李攀龍
褰帷蜀道望吳天,二子瓜期迥自憐。五馬過逢曾此地,雙鳧飛去復何年。
誰言官合談兵起,爾已名從作賦傳。父老未須窺露冕,何人不識使君賢。
李攀龍
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後,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後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餘年,其影響及於清初。► 35篇詩文
送宋宇少府之蒲城
明代:李攀龍
別離有楊柳,折贈擬琅玕。古道千人失,時才一尉難。
清秋開少府,紫氣指長安。梅福稱仙仕,蒲城得吏歡。
河聲公檄靜,岳色訟庭寒。鴻雁雲中出,芙蓉月下看。
三秦至豪傑,兩漢數衣冠。馮翊今遺邑,何輕佐幕官。
隴上歌
明代:李攀龍
隴上壯士乘䯀驄,帶桑鞬服挾秦弓。七尺大刀搏白虹,丈八蛇矛盤怒風。
戰始三交失大刀,且盪且走亡其曹。棄我䯀驄岩中逃,為我謂烏為客豪。
隴上之水流潺潺,壯士一去不復還。
行路難 其一
明代:李鄴嗣
步出浙江乾,酸風射華發。曾此斗戈船,隔岸西陵飲馬窟。
窄行礙履齒,莫是當年死士骨。銅腥漬草草不長,鬼作戰聲猶恍忽。
君不見蛟龍夜徙田橫島,海潮不到江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