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聲詩 其一 澗聲
明代:成鷲
浩然長獨往,萬古無知音。縱與煙霞別,終存水石心。
幽人通語默,相得在高深。寂寞笙歌外,聞聲不可尋。
成鷲
成鷲(1637-1722),清朝初年廣東肇慶鼎湖山慶雲寺僧。又名光鷲,字跡刪,號東樵山人。俗姓方,名覬愷,字麟趾,番禺(今屬廣東省)人。出身書香仕宦世家。年四十一,從本師西來離幻即石洞和尚披剃。繼法於碩堂禪師,系憨山大師徒孫。與陶環、何絳等南明抗清志士為生死之交。與屈大均、梁佩蘭唱酬,粵中士人多從教游。先後主持澳門普濟寺、肇慶慶雲寺、廣州大通寺,終於大通。其為人豪放倜儻,詩文亦卓厲痛快,盡去雕飾,頗有似莊子處。沈德潛譽為詩僧第一。作品有《楞嚴直說》十卷、《鼎湖山志》八卷、《鹹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剛直說》一卷、《老子直說》二卷、《莊子內篇注》一卷等。► 1篇詩文
過華首台
明代:成鷲
人生那得四百歲,一歲羅浮住一峰。去日轉多來日少,南山游遍北山同。
倚檐雙瀑晴天雨,夾路千松暑月風。地主不收僧借去,古台移向洞門東。
關中絕粒寄陶握山
明代:成鷲
一月不相見,三年當遠行。路難憑忍力,別久識交情。
絕粒慚僮僕,空函報友生。誰憐桑扈病,風雨正霖瓴。
耳聾
明代:成鷲
從前訊息愧多聞,一笑相逢豈足雲。大麓風雷隨帝子,嚴營鼙鼓臥將軍。
物齊蜩翼冥天籟,淵處鯢桓見地文。昨夜秋聲何處所,曉看紅樹葉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