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祝英台近

宋代吳潛

鏇安排,新捻合,鶯谷共煙浦。好處偏慳,一向風和雨。今朝捱得晴明,拖條藜杖,一齊把、春光黏住。
且閒覷。水邊行過幽亭,修竹淨堪數。百舌樓羅,漸次般言語。從今排日追游,留連光景,但管取、籠燈歸去。
吳潛

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後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於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鬱,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餘》。► 749篇詩文

猜您喜歡

八聲甘州(送□制參分司□□,兼攝守漕)

宋代李曾伯

自當年、種柳向西門,古今號名州。對風聲策策,浪濤袞袞,又是新秋。暫為江山彈壓,誰得似賢侯。夜觀燈棋里,幾共邊籌。
休效季鷹高興,為蓴羹鱸鱠,遽念吳頭。且安排維楫,相與濟中流。看邦人、盡歌襦衤夸,願紫皇、乞與福星留。令人憶,數行過雁,月在南樓。

踏莎行

宋代吳潛

紅藥將殘,綠荷初展。森森竹里閒庭院。一爐香燼一甌茶,隔牆聽得黃鸝囀。
陌上春歸,水邊人遠。盡將前事思量遍。流光冉冉為誰忙,小橋佇立斜陽晚。

水調歌頭(丁亥送方子南出蜀)

宋代李曾伯

行客送行客,況又值新秋。蓴鄉此去萬里,先我上扁舟。三載烏奴聚首,異縣鄉情對語,乘月幾登樓。去去遠蜀口,日日望吳頭。
丹青手,描不就,此離愁。半生萍梗江漢,別恨最綢繆。遠水長空一色,風順波平如掌,雁序際天游。故舊有相問,猶滯劍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