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紀游
明代:成鷲
咄咄怪事,山僧忽作下山計。出門咫尺忘西東,迷津覓路逢老翁。
老翁胡盧笑掩口,兩腳疾行徐舉手。指予海日初出處,便是山僧下山路。
朝從小漫來,暮宿汀溪渚。半榻孤僧迷去住,老樹作風山作雨。
暮宿汀溪渚,朝上大夫山。身如游蟻行九盤,十步一息窮躋攀。
陟層巒,登絕頂,七尺閒身萬仞影。下方視我如蟭螟,我視下方如坐井。
下高岑,歷峻坂,蒼松蔭天無曉晚。樵徑聞歌歌漸遠,南山牧客驅牛返。
牧客驅牛牛耳濕,山僧出云云在笠。千家煙火石橋東,青山一路沿溪入。
石橋橋邊逢老叟,於我先人稱畏友。四十二年重到來,蹉跎少壯成衰醜。
相見驚相識,知我行無力。煖湯濯足安床蓆,大言小言紛刺刺。
西窗語未終,東窗日已白。夢去是歸僧,醒來仍作客。
歸僧作客無已時,塵埃失卻真鬚眉。出門岐路還路岐,舊遊別作新相知。
君家兄弟多好道,今昔結交非草草。海門風雨僧初到,野寺吟詩見懷抱。
君作主中賓,我作賓中主。同是住山人,知我下山故。
山僧十日不歸去,飢殺山中大鼷鼠。乞取市門米,煮用市門水。
擔泉負米歸乎來,折腳鐺邊冷煙起。飯熟誰當吃飯人,山中自諳山中味。
成鷲
成鷲(1637-1722),清朝初年廣東肇慶鼎湖山慶雲寺僧。又名光鷲,字跡刪,號東樵山人。俗姓方,名覬愷,字麟趾,番禺(今屬廣東省)人。出身書香仕宦世家。年四十一,從本師西來離幻即石洞和尚披剃。繼法於碩堂禪師,系憨山大師徒孫。與陶環、何絳等南明抗清志士為生死之交。與屈大均、梁佩蘭唱酬,粵中士人多從教游。先後主持澳門普濟寺、肇慶慶雲寺、廣州大通寺,終於大通。其為人豪放倜儻,詩文亦卓厲痛快,盡去雕飾,頗有似莊子處。沈德潛譽為詩僧第一。作品有《楞嚴直說》十卷、《鼎湖山志》八卷、《鹹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剛直說》一卷、《老子直說》二卷、《莊子內篇注》一卷等。► 1篇詩文
送李太守赴召回京
明代:朱升
昌黎詩文送陸守,千載之後驗於君。下車期月民正喜,赴召頃刻留無應。
五月梅溽山霧暗,六馬啟道晨光新。作霖大慰天下望,回頭還念新安民。
題百鹿圖為陳母程太君壽
明代:成鷲
賴珽寫鹿工寫真,天形物態通精神。揮毫伸紙奪造化,駢踶濈角來甡甡。
數之滿百不滿百,紛紛儘是旁觀人。或時見首不見尾,或藏首尾微露身。
或依林隙就水草,或呈半體全體均。或陟岑巇或幽谷,或磨老樹或溪濱。
或寢或吪類以聚,或群或友情相親。眉毛頭角分物色,瑣細臚列難具
賴珽寫鹿工寫真,天形物態通精神。揮毫伸紙奪造化,駢踶濈角來甡甡。
數之滿百不滿百,紛紛儘是旁觀人。或時見首不見尾,或藏首尾微露身。
或依林隙就水草,或呈半體全體均。或陟岑巇或幽谷,或磨老樹或溪濱。
或寢或吪類以聚,或群或友情相親。眉毛頭角分物色,瑣細臚列難具陳。
蒼松翠柏不知老,參天際地蟠深根。上有嶔崟崱屴之奇峰,下有參差歷陸之文茵。
耀以百花之錦,覆以五色之雲。俗眼視之如陽燄之野馬,識者寶之為什襲之家珍。
裝潢索我一題贊,披圖眩目光鱗鱗。問我何所見,問我何所聞。
我實見所見,我實聞所聞。廣寧城中有佳士,元龍仲舉堪等倫。
北堂壽母程氏子,淵源伊洛德日新。著雍之臘望五日,籌添八八懸帨辰。
膝下儒冠魯縫掖,階前蘭桂流芳芬。麻姑獻酒雙成舞,金桃火棗羅繽紛。
圖中百鹿侑康爵,呦呦鳴和來嘉賓。銜芝率舞誠殷勤,畫圖換取絲與綸。
百福百祿蠁然臻,一拜一祝聊爾雲。山人落筆為引伸,區區竊比華封人。
願母壽,億千春。眼見紫茸解角三變白,坐看青海水淺揚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