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下山紀游

明代成鷲

咄咄怪事,山僧忽作下山計。出門咫尺忘西東,迷津覓路逢老翁。

老翁胡盧笑掩口,兩腳疾行徐舉手。指予海日初出處,便是山僧下山路。

朝從小漫來,暮宿汀溪渚。半榻孤僧迷去住,老樹作風山作雨。

暮宿汀溪渚,朝上大夫山。身如游蟻行九盤,十步一息窮躋攀。

陟層巒,登絕頂,七尺閒身萬仞影。下方視我如蟭螟,我視下方如坐井。

下高岑,歷峻坂,蒼松蔭天無曉晚。樵徑聞歌歌漸遠,南山牧客驅牛返。

牧客驅牛牛耳濕,山僧出云云在笠。千家煙火石橋東,青山一路沿溪入。

石橋橋邊逢老叟,於我先人稱畏友。四十二年重到來,蹉跎少壯成衰醜。

相見驚相識,知我行無力。煖湯濯足安床蓆,大言小言紛刺刺。

西窗語未終,東窗日已白。夢去是歸僧,醒來仍作客。

歸僧作客無已時,塵埃失卻真鬚眉。出門岐路還路岐,舊遊別作新相知。

君家兄弟多好道,今昔結交非草草。海門風雨僧初到,野寺吟詩見懷抱。

君作主中賓,我作賓中主。同是住山人,知我下山故。

山僧十日不歸去,飢殺山中大鼷鼠。乞取市門米,煮用市門水。

擔泉負米歸乎來,折腳鐺邊冷煙起。飯熟誰當吃飯人,山中自諳山中味。

成鷲

成鷲(1637-1722),清朝初年廣東肇慶鼎湖山慶雲寺僧。又名光鷲,字跡刪,號東樵山人。俗姓方,名覬愷,字麟趾,番禺(今屬廣東省)人。出身書香仕宦世家。年四十一,從本師西來離幻即石洞和尚披剃。繼法於碩堂禪師,系憨山大師徒孫。與陶環、何絳等南明抗清志士為生死之交。與屈大均、梁佩蘭唱酬,粵中士人多從教游。先後主持澳門普濟寺、肇慶慶雲寺、廣州大通寺,終於大通。其為人豪放倜儻,詩文亦卓厲痛快,盡去雕飾,頗有似莊子處。沈德潛譽為詩僧第一。作品有《楞嚴直說》十卷、《鼎湖山志》八卷、《鹹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剛直說》一卷、《老子直說》二卷、《莊子內篇注》一卷等。► 1篇詩文

猜您喜歡

蕭子志三多憂為病書來問藥答此 其二

明代成鷲

時時相見,雲水無鄉。守爾沉寂,任世雌黃。

送李太守赴召回京

明代朱升

昌黎詩文送陸守,千載之後驗於君。下車期月民正喜,赴召頃刻留無應。

五月梅溽山霧暗,六馬啟道晨光新。作霖大慰天下望,回頭還念新安民。

題百鹿圖為陳母程太君壽

明代成鷲

賴珽寫鹿工寫真,天形物態通精神。揮毫伸紙奪造化,駢踶濈角來甡甡。

數之滿百不滿百,紛紛儘是旁觀人。或時見首不見尾,或藏首尾微露身。

或依林隙就水草,或呈半體全體均。或陟岑巇或幽谷,或磨老樹或溪濱。

或寢或吪類以聚,或群或友情相親。眉毛頭角分物色,瑣細臚列難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