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三十首 其十四
釋懷深 〔宋代〕
長江輥底浪如銀,秋日白蘋紅蓼新。莫怪扁舟難到岸,行船由在把梢人。
釋懷深
釋懷深(一○七七~一一三二),號慈受,俗姓夏,壽春六安(今屬安徽)人。年十四祝髮受戒。公四年,訪道方外。徽宗崇寧初,往嘉禾依淨照於資聖寺悟法。政和初,出住儀真資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後居鎮江府焦山寺、真州長蘆寺。七年,居建康府蔣山寺。欽宗靖康間住靈岩堯峰院(《中吳紀聞》卷六)。高宗紹興二年卒,年五十六。為青原下十三世,長蘆崇信禪師法嗣。事見《慈受懷深禪師廣錄》,《嘉泰普燈錄》卷九、《五燈會元》卷六有傳。► 596篇詩文
臨江仙·夜到揚州席上作
蘇軾〔宋代〕
尊酒何人懷李白,草堂遙指江東。珠簾十里卷香風。花開又花謝,離恨幾千重。
輕舸渡江連夜到,一時驚笑衰容。語音猶自帶吳儂。夜闌對酒處,依舊夢魂中。
方山子傳
蘇軾〔宋代〕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於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於黃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於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