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道德經為六十四章漫書所得八首 其五
郭之奇 〔明代〕
忠信薄於禮,道德如追蠡。將除愚亂因,應向薄華洗。
萬有生於無,萬無歸一柢。昔之得一者,仁義猶稊米。
侯王孤寡身,玉石藏真體。道隱無名,德至無聲。若昧若谷,乃沖乃盈。
沖氣為和,萬物以成。知足之足,無寡無傾。牖窺天見,郊卻馬鳴。
損之又損,無為無行。百姓之心,聖人之情。民注耳目,聖渾聰明。
十三生死地,出死而入生。死生猶斷絕,何況辱與榮。
前之大笑者,毋為亂首驚。夫惟道德貞,以為天下正。
郭之奇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號菽子,又號正夫、玉溪。廣東揭陽縣榕城東門(今廣東揭陽市榕城區)人。為南明大臣,歷任南明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相當宰相)兼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率軍轉戰閩粵滇黔抗清,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在廣西桂林為清將韋永福所俘,翌年殉國。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謚忠節。► 1852篇詩文
越人歌
黎景義〔明代〕
胡然而天兮,新波同杭。胡然而帝兮,在水中央。繡被離披兮,輝盈青翰。
心如水而悠悠兮,焉知彼岸。山有雲兮江有泉,懷佳人兮未敢言。
陶庵夢憶序
張岱〔明代〕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髮入山,駴駴為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窒不敢與接。作《自輓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然瓶粟屢罄,不能舉火。始知首陽二老,直頭餓死,不食周粟,還是後人妝點語也。
飢餓之餘,好弄筆墨。因思昔日生長王、謝,頗事豪華,今日罹此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髮入山,駴駴為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藥猛獸,愕窒不敢與接。作《自輓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然瓶粟屢罄,不能舉火。始知首陽二老,直頭餓死,不食周粟,還是後人妝點語也。
飢餓之餘,好弄筆墨。因思昔日生長王、謝,頗事豪華,今日罹此果報:以笠報顱,以蕢報踵,仇簪履也;以衲報裘,以薴報絺,仇輕煖也;以藿報肉,以糲報粻,仇甘旨也;以薦報床,以石報枕,仇溫柔也;以繩報樞,以瓮報牖,仇爽塏也;以煙報目,以糞報鼻,仇香艷也;以途報足,以囊報肩,仇輿從也。種種罪案,從種種果報中見之。
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餘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黍熟黃粱,車鏇蟻穴,當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問佛前,一一懺悔。不次歲月,異年譜也;不分門類,別《志林》也。偶拈一則,如游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痴人前不得說夢”矣。
昔有西陵腳夫為人擔酒,失足破其瓮。念無以償,痴坐佇想曰:“得是夢便好。”一寒士鄉試中式,方赴鹿鳴宴,恍然猶意未真,自齧其臂曰:“莫是夢否?”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痴人則一也。
余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因嘆慧業文人,名心難化,政如邯鄲夢斷,漏盡鐘鳴,盧生遺表,猶思摹榻二王,以流傳後世。則其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