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新水令_武陵春當年
元代:康進之
武陵春
當年曾避虎狼秦,是仙家幻來風韻。景因人得譽,人為景摹真。佳趣平分,人景共評論。
【駐馬聽】花片紛紛,過雨猶如彈淚粉。溪流滾滾,迎風還似皺湘裙。桃源路近與楚台鄰,麗春園未許漁舟問。兩般兒情廝隱,濃妝淡抹包籠盡。
【喬牌兒】風流人常透引,塵凡客不相認。地形高更比天台峻,洞門兒關閉緊。
【沉醉東風】瑤草細分明舞茵,翠鬟松仿佛溪雲。蜂蝶莫浪猜,魚雁難傳信。好風光自有東君,管領紅霞萬樹春,說什麼河陽縣尹!
【甜水令】難描難畫,難題難詠,難親難近,無意混囂塵。若不是夢裡相逢,年時得見,生前有分,等閒間誰取溫存!
【折桂令】美名兒比並清新,比不的他能舞能謳,宜喜宜嗔。惑不動他疏勢利的心腸,老不了他永長生的鬢髮,瘦不的他無病患的腰身。另巍巍居世外天然異品,香馥馥產人間別樣靈根。最喜騷人,寓意超群,把一段蓬萊境妝點入梁園,將半篇錦繡詞互換出韓文。
【隨煞】說清高不比那尋常賺客的煙花陣,追訪的須教自忖。先辦下無差錯的意兒誠,後問的他許成合的話兒準。
康進之
康進之 元代戲曲作家。棣州(今山東惠民)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跡均不詳。後世人評價他是“豪放激越”的“本色派”作家,元代鍾嗣成《錄鬼簿》將其列為“前輩已死名公才人”,可知其為元代前期雜劇作家。► 2篇詩文
【雙調】折桂令_鶴骨笛洗閒
元代:王舉之
鶴骨笛
洗閒愁一曲桓伊,瓊管高閒,錦字精奇。松露玲瓏,高魂縹緲,夜氣依微。九皋夢聲中喚起,一天霜月下驚飛。妙趣誰知?零落秋雲,污我仙衣。
虎頂杯
宴穹廬月暗西村,劍舞青蛇,角奏黃昏。瑪瑙盤呈,瓊瑤液暖,狐兔愁聞。猩血冷猶凝舊痕,玉纖寒
鶴骨笛
洗閒愁一曲桓伊,瓊管高閒,錦字精奇。松露玲瓏,高魂縹緲,夜氣依微。九皋夢聲中喚起,一天霜月下驚飛。妙趣誰知?零落秋雲,污我仙衣。
虎頂杯
宴穹廬月暗西村,劍舞青蛇,角奏黃昏。瑪瑙盤呈,瓊瑤液暖,狐兔愁聞。猩血冷猶凝舊痕,玉纖寒似怯英魂。豪士雲屯,一曲琵琶,少個昭君。
羊羔酒
杜康亡肘後遺方,自墮甘泉,紫府仙漿。味勝醍醐,醲欺琥珀,價重西涼。凝碎玉金懷泛香,點浮酥鳳盞熔光。錦帳高張,黨氏風流,低唱新腔。
蝦須簾
隔花陰輕護朱門,水影藏嬌,海氣籠春。月晃纖波,風搖細浪,跡遠凡塵。翡翠亭低垂燕嗔,水精寒深秘龍珍。雲雨難親,咫尺天涯,別是乾坤。
閨怨
嘆窗前乾鵲無靈,殢定代梢,訴盡春情。風枕慵抬,鴛衾倦理,鸞鑑空明。喚上玉休開翠屏,減香肌羞見金鶯。欲睡難成,待寄誰憑,何處卿卿?
蹭胡存善
問蛤蜊風致何如?秀出乾坤,功在詩書。雲葉輕盈,靈華纖膩,人物清癯。采燕趙天然麗語,拾姚盧肘後明珠。絕妙功大,家住西湖,名括東都。
讀史有感
北邙山多少英雉,青史南柯,白骨西風!八陣圖成,《六韜》書在,百戰塵空。輔漢室功成臥龍,釣磻溪兆入飛熊。世事秋蓬,惟有魚樵,跳出樊籠。
三茅山行
紫芝香石室清幽,不老乾坤,自在春秋。古桂寒香,枯梅瘦影,曲澗清流、飛膏雨龍歸洞口,弄晴雲鶴舞山頭。小小瀛洲,翠戶金扃,玉宇瓊樓。
七夕
鵲橋橫低蘸銀河,鸞帳飛香,風輦凌波。兩意綢繆,一宵恩愛,萬古蹉跎。剖犬牙瓜分玉果,吐蛛絲巧在銀盒。良夜無多,今夜歡娛,明夜如何?
二喬觀書圖
玉肌膚紈扇風流,一榻春情,兩國讎讎。機密胸中,姻緣夢裡,往事眉頭。銅雀台煙愁綠柳,石頭城月冷荒溝。巧計深謀,妙策良籌。睡煞東吳,戀煞南州。
送友赴都
簿書中暫駐行車,白也無敵,赤爾何如?萬法依公,片言折獄。千里攜書,賦溫潤荊山進玉,吐宮商合浦還珠。天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懷錢塘
記湖山堂上春行:花港觀魚,柳巷聞鶯。一派湖光,四圍山色,九里松聲。五花馬金鞭弄影,七步才錦字傳情。寫人丹青,雨醉雲醒,柳暗花明。
春暮
點紗窗翠簇殘紅,歸路悠悠,情思匆匆。怕啟朱扉,情拈翠靨,倦地香絨。榆錢小難酬化工,柳絲長不系東風。減盡芳容,翠草蒙茸,綠樹玲瓏。
訪道士不遇
鶴飛踏破秋陰,經盡《南華》,月落西岑。鍊汞為銀,炊煙煮石,點鐵成金。蘆花被藤床竹枕,芰荷衣梅杖桐琴。鳳舞鸞吟.爾不知音,誰是知音?
▲一枝花·杭州景
元代:關漢卿
普天下錦繡鄉,環海內風流地。
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
水秀山奇,一到處堪遊戲,這答兒忒富貴。
滿城中繡幕風簾,一哄地人煙湊集。
[梁州第七]百十里街衢整齊,萬餘家樓閣參差,並無半答兒閒田地。
松軒竹徑,藥圃花蹊,茶園稻陌,竹塢梅溪。
普天下錦繡鄉,環海內風流地。
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
水秀山奇,一到處堪遊戲,這答兒忒富貴。
滿城中繡幕風簾,一哄地人煙湊集。
[梁州第七]百十里街衢整齊,萬餘家樓閣參差,並無半答兒閒田地。
松軒竹徑,藥圃花蹊,茶園稻陌,竹塢梅溪。
一陀兒一句詩題,一步兒一扇屏幃。
西鹽場便似一帶瓊瑤,吳山色千疊翡翠。兀良,望錢塘江萬頃玻璃。
更有清溪綠水,畫船兒來往閒遊戲。
浙江亭緊相對,相對著險嶺高峰長怪石,堪羨堪題。
[尾]家家掩映渠流水,樓閣崢嶸出翠微,遙望西湖暮山勢。
看了這壁,覷了那壁,縱有丹青下不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