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赤棗子·風淅淅

清代納蘭性德

風淅淅,雨纖纖。難怪春愁細細添。記不分明疑是夢,夢來還隔一重簾。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微風吹拂,細雨濛濛,每一個絲雨都將心底的春愁加劇。往事已在腦海里漸漸模糊,那些經歷究竟是真是夢,我分辨不清。縱然你在夢裡到來,也隔著一重簾幕,讓我無法接近。

注釋
1、赤棗子:原來是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子”含有小的意思,在詞調中屬小曲。此調為單調,五句,二十七字,第二、三、五句押平聲韻。
2、淅淅(xī xī):象聲詞,指輕微的聲音。
3、纖纖:形容細長的樣子。
4、細細:形容輕柔的樣子。
5、一重簾:此處之簾是現實中的帘子,意指實境之簾隔開了虛幻之夢境。

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不詳。春季里的某一天,風雨淒迷中,詞人自憐又是一個人獨處,懷念相思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寫下這首詞。

賞析

春雨總是惹人愁,這樣的天氣里,也怪不得納蘭寫出這樣的詞句。斜風細雨斜織著,迷濛一片。 “淅淅”是象聲詞,形容風聲。總覺得象聲詞也是有感情的,像“淅淅”兩字,同樣是風,卻有種柔弱迷惘的情緒在裡面。唐朝李鹹用《聞泉》中有一句: “淅淅夢初驚,幽窗枕簟清。”似乎是約定俗成,“淅淅”的風總與大喜大悲無關,多是愁緒,即便有些歡樂,也是似有還無的那么一丁點。“纖纖”兩字轉而描畫春雨的形態,這兩個字本是用來描畫女子雙手柔細之態的,《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中就有: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用這裡描摹雨絲,倒也有種婉約雅致的風情。細雨如絲,依然朦朦朧朧地籠罩著一方天地,又慢慢地浸入心底。秋雨愁,是不能愁過這連綿的春雨。雨打芭蕉,春雨愁結,於是乎淒悽慘慘切切。春雨的細膩和夏雨的豪情截然不同,只有春天才會有這連綿的細雨。空氣中布滿濃濃的濕氣,陰陰的灰色,映在眼底,隱在心裡,胸口被堵得緊緊的,似磐石般壓得使人透不出氣來,所有的委屈苦惱全部噴涌而出,傷感瞬間在心底最潮濕的角落裡發芽。

因此納蘭才說,“難怪春愁細細添。”風雨淒迷中最是容易自憐。尤其是一人獨處,懷思之情便難免。而南這濃重的愁情而致似夢非夢的幻覺生起了。詞人喃喃自語著,那過去了的事已記不分明了。莊子曾經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夢醒之後發現自己還是莊子,於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夢到莊子的蝴蝶還是夢到蝴蝶的莊子。此言一出,便成就了千百年文人墨客心中的一個結。真實是什麼,是眼睛看到的,還是手指觸碰到的,如果夢足夠真實,人沒有什麼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夢。如今眼前的這一切,或許一朝夢醒皆成幻影。但納蘭隨即苦笑搖頭,即使在夢中,也隔著一層厚厚的簾,看不清楚。這種愁緒就像一場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的跑步,因為起點便是終點。也像是夢,醒來時分明覺得夢是真的,而再真實的夢也不過只是場夢罷了,與現實永遠隔著一重甚至多重的簾。簾里簾外,有的人始終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這是一種朦朧恍惚的境界,也從中流露出一種莫可名狀的惆悵。

納蘭的詞總是意深而情婉,就如這首小令,語句中有“花間”風韻,卻更濕得清麗自然。寥寥幾筆,景致情感都在其中。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箇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284篇詩文

猜您喜歡

河傳·風颭

五代孫光憲

風颭,波斂,團荷閃閃,珠傾露點。木蘭舟上,何處吳娃越艷:藕花紅照臉。
大堤狂殺襄陽客,煙波隔,渺渺湖光白。身已歸,心不歸,斜暉,遠汀鸂鶒飛。

點絳唇·蹴罷鞦韆

宋代李清照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清平樂·夏日游湖

宋代朱淑真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痴不怕人猜,隨群暫遣愁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