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行
“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小巷誰家兒女唱,聞之使我清淚滴。
我亦曾此拍手歌,快語繞舌笑呵呵。我亦曾此疊銅幣,贏人一分即狂喜,喜即唱歌歌即此。
朝持彈弓唱出門,相逗飛鳥到黃昏。夜挑燈籠唱下田,捧起泥鰍鰍尚眠。
阿爺聞之久,飲時常晃首。阿媽聞之久,灶前亦動口。
東家西家皆傳唱,宛然小曲滿村走。此曲餘音尚在梁,二十四年飛電光。
昔日園田猶爾爾,老大落拓故慚惶。昨與舊交同冶遊,喝雉呼盧夜不休。
千金一擲歌舞場,盈耳喧囂是浪謳。眾皆不醒我亦醉,二五二六漸不記。
今日忽復聞此曲,仿佛雪炭置胸際!誰家子,誰家女?
近我前,聽我語:治世需從人心始,此即洗心冰壺水。
爾宜同唱一百歲,更令親友共傳此。“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
但得萬人同聲唱此曲,天下自是堯舜淳風俗。
猜您喜歡
薄袖風搖,明眸星轉,飄來似趁雲移。青霜拄地,薄醉力難支。
欲舞眼波先動,低昂處,掩映紛披。疑身在,唐宮漢殿,簫管正淒淒。
依稀。漫漫夜,楚歌四面,漢旆重圍。無人解共,英雄末路傷悲。
其奈烏騅不逝,執素手,空喚虞兮。從今後,驚鴻倩影,湖海永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