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弦引一章示王大師真
清代:姚燮
瘦弦獨語雨樓夕,城嵐如波潑篁濕。飲酒辭醉苦不得,強附長鯨作川吸。
短燭光短長燭明,弦聲不斷如蛩聲。秋衫顏色膩秋露,壓鬢秋花䰀鬌輕。
美人上座眼平睇,列座英雄懦無氣。鴛鴦狎夢荷華陰,那顧高林有雕睨?
生不食肉不列侯,劍可手屈還為鉤。飽餐粱肉明日餓,風吹雲逝誰能留。
子未為老吾未少,不數十載同山邱。大梁有客古俠者,平頭十人騎玉馬,揮霍黃金滿天下。
堂如射圃容百筵,一筵一妓皆嬋娟。鈿珠瑟瑟墮塵屑,蠟淚瀉地成紅泉,自謂此樂千萬年。
今春尋花過其地,桃花柳花皆可憐,空庭但浮淒淒煙。
吁嗟乎,筵散春朝似秋寂,筵聚秋宵有春色。酒醒不醒歌續歌,多少悲歡在胸臆。
天無星斗雲莽回,地有蓬蒿車偪仄。燕子易老鴻易零,五更喔喔黃雞鳴。
疏磬一擊四窗白,殘霜萬瓦初旭清,大江潮水漂浮萍。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學家、畫家。字梅伯,號復莊,又號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復翁、復道人、野橋、東海生等,浙江鎮海(今寧波北侖)人。道光舉人,以著作教授終身。治學廣涉經史、地理、釋道、戲曲、小說。工詩畫,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樂考證》、《大梅山館集》、《疏影樓詞》。► 3916篇詩文
詠芭蕉
清代:鄭燮
芭蕉葉葉為多情,一葉才舒一葉生。
自是相思抽不盡,卻教風雨怨秋聲。
登泰山記
清代: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