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香風下九天仙真鶴馭盡翩翩
一誠上達祗園地永保皇圖億萬年
第二十一折貧婆心印
(唐僧一行人上,雲)脫離了紅孩兒,過了火焰山,於路虧殺龍天三寶。今日到得中天竺國,皆是諸佛羅漢之地。孫悟空,我與龍君、沙、豬慢
萬里香風下九天仙真鶴馭盡翩翩
一誠上達祗園地永保皇圖億萬年
第二十一折貧婆心印
(唐僧一行人上,雲)脫離了紅孩兒,過了火焰山,於路虧殺龍天三寶。今日到得中天竺國,皆是諸佛羅漢之地。孫悟空,我與龍君、沙、豬慢行,你先去尋個打火做宿處,吃了飯,到靈鷲山參佛世尊。你到前面,不要妄開口說話。此處是佛國了,參禪問道的極多,不要輸了。不比你相殺到容易,禪機卻怕人。(行者雲)小行知道。我先行,師父慢來。(下)(唐僧雲)孫行者去了,我們慢慢行。待他齋熟,我們掃到,吃了便入寺去。未臨佛土身偏穢,方到西天骨也輕。(下)(貧婆上,雲)老身中印土人,賣胡餅為業。但來佛會,下的不參得,老身不敢入佛國去。自童時親受摩訶伽葉所教,傳得真如正覺之性,能回三毒為三淨界,回六賊為六神通,回煩惱作菩提,回無明作大智。此非外道所及也。(唱)
【仙呂】【點絳唇】我是個物外閒身,箇中方寸,傳心印。與佛子為鄰,但過往的來參問。
【混江龍】把彈機來評論,羅裙不染世間塵。對一溪春水,臥半畝閒雲。僻性懶侵浮世事,雙昨罕識市廛人。聽雷音鐘磬,坐靈鷲山門。常開妙法,深種良根。不須文字,豈念經文。霎時見性,直下當承。腳根牢跳出陷人坑,手稍長指破迷魂陣。則為這老婆多口,致令得俗子生嗔。
【油葫蘆】休笑貧婆一世貧,穿著百衲裙,衲頭巾有一個寶珠新,妝嚴的未必能評論,儴惴的倒敢能勤慎。(行者上,雲)小行蒙師父法旨先行。這是那裡?(貧婆唱)見一人言語高,行步緊。鐵戒箍皂亢裰望前行,(行者叫)老母,老母。(貧婆唱)不住的老母口中頻。
【天下樂】我卻甚富住深山有遠親?(行者雲)老母,過路客人。(貧婆唱)我問你是何人?(行者雲)我是唐三藏上足徒弟。(貧婆唱)唐僧他本姓陳,(行者雲)我隨師父偌多時,尚不知他姓。你相去十萬里,怎生便知道來?(貧婆唱)我不出門知天下事因。你雖然守著戒律,你雖然受了苦辛,則一卷《金剛經》講未真。
(行者雲)你道我不省得《金剛經》?我也常聽師父念: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見在心不可得。怎的我不省得?你且賣一百文胡餅來,我點了心呵,慢慢和你說經。(貧婆雲)這胡孫,在我家行賣弄他釘嘴鐵舌。你說道要點心,卻是點你那過去心也,見在心也,未來心也?(行者雲)這婆子倒利害。(貧婆雲)心乃性之體,性乃心之用。或有亦或無,只看動不動。你答來我問:你有心也無?(行者雲)我原有心來,屁眼寬阿掉了也。(貧婆雲)這胡孫無理。
【那吒令】你既是有心呵,不可得放存;你既是有心呵,不可得見聞;你既是有心呵,不可得定準。過去的倘未知,未來的如何信?去也和師父仔細評論。(行者雲)我十萬里路,至此倒吃一個婆子問倒了。(貧婆唱)
【鵲踏枝】你奔波走並紅塵,我清淨守空門。你心動神疲,我表正形真。十萬里西來的意謹,我則道唐僧怎生一個上足徒弟,元來是個打駝垛受苦的天尊。(行者做行科,雲)我奈何這婆子不得。接將師父來,和他問一場。(唐僧上雲)善哉!善哉!不想到中天竺國佛地,我玄奘便死也罷。(行者做接見科,雲)師父,恁徒弟吃一個婆子問倒了。(唐僧雲)問甚么?(行者雲)他問我《金剛經》。我說,我常聽師父念來: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見在心不可得。我又問他買點心,他就說:不知點你那一個心?我就沒得說,被他盤倒了。(唐僧雲)我教不要胡說。西天有三個婆子,佛法甚高。這傳七語,非是你答得的。我和你見他。(做見科)(貧婆雲)是好個佛像。
【醉中天】挺挺身才俊,朗朗語超群。他原來是摩訶般若身,可知道有取經分。我問師兄,心可點乎?(唐僧雲)心無所住,將何以點?(貧婆雲)人無心何主?心乃人之根本。(唐僧雲)未得時,在他非在我。既得時,在我非在他。如筏喻者,筏尚應舍,何況非法?(貧婆雲)兀的不是也。你若是能傳心印,休說是心,則你那幻軀也猶是微塵。
師父,沿途索是驅馳來。(唐僧雲)身自在,心常在。(貧婆唱)
【金盞兒】躡履破苔痕,飛錫落雲根。可知道曇花亂墜如瓊粉,袈裟錫杖燦然新。清虛成法性,解脫出凡塵。是一個維那金種子,佛座下玉麒麟。(唐僧雲)敢問善知識,曾見諸佛聖賢否?(貧婆雲)半月小參,一月大參,常得聽講。(唐僧雲)文殊師利如何?普賢如何?(貧婆唱)
【醉中天】文殊智慧施檀信,普賢行法濟凡人。(唐僧雲)伽葉、阿難如何?(貧波唱)伽葉、阿難守著世尊,向佛會高參論。(唐僧雲)此間到雷音寺,多少路程?(貧婆唱)你聽那磬韻鐘聲遠聞,兀的鹿野苑雷音近。
(唐僧雲)小僧常聞維摩多病,阿佛也,如何此心不定?(貧婆雲)師兄不知。
【金盞兒】維摩方丈不沾塵,獅子座可存身。一個病身軀終日懨懨悶,(唐僧雲)他因甚如此?(貧婆唱)一憂佛法二憂民。(行者雲)我偷得老子靈丹在腹,可醫他。(貧婆雲)你怎醫得他!他不能求扁鵲,安肯問胡孫?你正是明醫了三十載,暗換了一城人。師兄,齋罷便行。今日正是小參,可見諸佛大聖眾。
【煞尾】渾金塔接青雲,七寶殿生紅暈,盡都是金祗園的善根。入得如來不二門,須臾間改變了精神。要經文,準備的貝葉全新,著東土開發群迷度萬民。不枉了孫行者驅馳受窘。豬八戒奔波逃遁。恁既來佛會下,則恁這一班兒都是有緣人。
第二十二折參佛取經
(靈鷲山神上,雲)我佛法旨,為唐僧東來,著摩侯羅、緊魔羅、伽人、非人等,皆至中竺十里之外迎接,著給孤長者引度於諸天帝君,著取金經回東土去。(下)(給孤長者上,雲)貧道給孤長者是也。西天竺國,大富之家。為要建道場,我將祗園布施,以黃金鋪地,然後方成。今日唐僧至中天竺國中,奉我佛法旨,相引見諸天聖賢,須索走一遭也呵。(唱)
【商調】【集賢賓】奉天佛使恰離了祗樹園,金壚內裊沉煙。當日棄卻黃金鋪地,今日倒騎著白鹿朝大。雖然是眼下工夫,也要個夙世良緣。比著他十萬里取經的不甚遠,今日個伴諸佛普會齋筵。聲鍾齊聽講,揮麈塵共談禪。
(眾人做接住,見科)
【逍遙樂】與諸天相見,有獅座鴦輿,鳳乍象輦。金燦爛五色霞鮮,薝艹
匐幽花落滿前,擁幢幡雲霧
相連。有銜花的斑鹿,立樹的玄鶴,獻果的白猿。
【梧葉兒】錫仗金環重,袈裟玉璧偏,兩耳似垂肩。有佛祖心間印,少如來足下蓮。心一似鐵石堅,全不避山遙路遠。
我乃給孤長者。奉世尊法旨,看承接引,見諸佛聖賢,一一參拜去來。(唐僧雲)善哉!善哉!東土但知名,西方才識面。佛子與諸天,一如親夢見。未知先去見那位諸佛?願我師開明為幸。(給孤唱)
【醋葫蘆】先是摩侯羅太子身便見,緊魔羅諸聖賢。及至伽人非人等眾神,皈依禮拜須向前。雖然是受了些驅馳作踐,今日個惡姻緣番作了好姻緣。
【麼】伽葉與阿難,文殊共普賢。釋天帝釋梵王天,都在這西竺國親會面。料想凡人怎能見?則為你功成八百行三千。
(唐僧雲)世尊在於何處?(給孤雲)佛無定主,隨念即見。若到方丈,我佛必賜茶。但得飲此,必成正果。
【麼】你若能嘗佛子茶,勝參趙老憚。休猜做金尊美酒斗十千,但得那世尊肯見。恰敢著你即時迴轉,不須妙法再三言。
我佛來也。
【麼】金身丈六長,清光七尺圓。芒鞋竹杖打著行纏,逍遙一身得自然。快疾忙把如來參見,向前合掌並擎拳。
(寒山拾得扮出山佛像上,雲)玄奘,你來也?(唐僧雲)我佛,弟子來也。(佛雲)玄奘,你往日是西天羅漢,今為東土國師。心堅念重,至公無私,磨而不磷,涅而不緇。今日歸來,萬物有時。給孤引見大權,將經文法寶,交付與玄奘。孫、豬、沙弟子三個,乃非人類,不可再回東土,先著三個正果。我佛座下弟子四人,一名成基,一名惠光,一名恩昉,一名敬測。基、光、昉、測四人,送你到於東土,開闡戒壇,大興妙法,後回西天,始成正果。給孤長者,引將他去。著他領取經寶,疾忙便行。(下)(給孤雲)玄奘和你去來。(下)(回來大權上,雲)小聖大權修利菩薩。表我佛法旨,看守金剛大藏。為金光燦眼,常手掌護之,凡人稱我為招提。今日佛法要東行,著毗盧伽尊者,托化為陳玄奘,自東來西取經,今日敢待來也。(給孤引唐僧上)(做見科)(給孤唱)
【麼】脫離了世尊,參大權。經文一藏莫俄延,迢迢路程不厭遠。稱了他平生願。早傳佛法到中原。(大權雲)教弟子每般經裝在龍馬身上。(行者雲)領法旨,我遞,豬八戒、沙和尚接。《金剛經》、《心經》、《蓮花經》、《楞伽經》、《饅頭粉湯經》。(給孤唱)
【仙呂】【後庭花】異香生七寶蓮,彩雲迷雙鳳輦。教闡僧知法,宗分律禪。意虔虔,疾般經卷。韻幽幽猿聲在老樹顛。響璫璫鈴聲在古殿前。喜孜孜師徒得變遷,鬧垓垓神天每想顧戀。
【青哥兒】急煎煎喜得恁師徒、師徒每康健,大慈悲無量無邊,佛法東行自有緣。五色雲纏,十萬餘言。白馬親牽,裝載東遷。晝夜兼行駕雲軒,著恁唐皇見。
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佛敕恁在此成正果,著基、光、昉、測四人,送唐僧回中國,至長安闡教。
【商調】【浪來里煞】經文要闡揚,佛法要通變。四天王八菩薩盡周全,到長安七日功行圓。天隨人願,早來至龍華會上飽參禪。(下)
(大權雲)玄奘,我佛法旨,經文到處,著我隨所守護,沿路上我當保障你直到中原,諸寺但有經藏處,即有小聖。經藏吾神有大權,守經護法到中原。有經藏處休無我,永受香菸萬萬年。(下)(沙和尚雲)徒弟從師父數年,今日我正果。玉皇閣下寄前身,罪貶流沙要食人。今日東來聞妙法,水光山色一般新。(下)(行者雲)弟子功行也到,今日辭了師父圓寂。花果山中千萬春,西天路上受艱辛。今朝收拾平生事,來作龍華會上人。(下)(豬八戒雲)弟子也辭師父,朝天去也。豬八戒自幼決斷,一路將師相伴。圓寂時砍下頭來,連尾巴則賣五貫。(下)(唐僧雲)三個徒弟都圓寂了,貧僧與他作把火。四個西行一個歸,三個解脫是和非。老僧獨往中原去,急急回來采紫薇。咦!絕憐孫悟空,神通真箇有。東土中脫卻輪迴,西天路番個筋斗。念沙和尚,有像作無像。喉中三寸元陽,胸中一點靈光。好個豬八戒,神通世間大,已得除新害。既有成必有敗,陰陽剝始消除快。有心我你不能安,無念大家得自在。咄!是非場上進將去,人我池中跳出來。且喜三人俱得正果了,不免隨著基、光、昉、測便往中原去來。此間薝艹
匐花方盛,中土松枝已
向東。
第二十三折送歸東土
(成基上,雲)俺四人奉佛法旨,送唐僧回長安去,須索走一遭。(唱)
【越調】【鬥鵪鶉】靈鷲山春色雍融,雷音寺東風淡盪。鹿野苑楊柳才青,祗樹園薝艹
匐正芳。擁百
萬神天,列三千鬼工。打著彩旌,擎著繡幢。白馬馱經,金獅噴香。
【紫花序】西天西如來親送,中國中和尚才行,南海南菩薩來將。雖然一番受苦,也能勾百世流芳。斟量,方信道人香千里香,端的是道尊德無上。今日個送路在山門,抵多少攜手上河梁。
【小桃紅】雖不道河頭傾倒玉瓶雙,滿捧著香茶讓。吾有那宰官婆羅小王像,雖不是按著宮商,一班佛樂何清亮。會諸天聽講,送唐僧三藏,你今日個名已入選佛場。師父閉眼者。
【金蕉葉】耳邊廂微風乍響,腳底卜輕雲漸長。白馬上經生火光,碧大外人迎太陽。
(唐僧雲)我來時,孫悟空、豬八戒如此神通,尤兀自吃了許多魔障。今日四個善知識,如何送我回去?(成基雲)沿途來的魔障,皆我世尊所化。因師父心堅,是以得至此間,今非昔比。
【調笑令】師父,休妄想,那的是俺世尊強化出魔王將你心意降。杜子春煉丹成虛誑,則為心不誠也有許多模樣。將一個小孩兒提起來石上撞,則一驚那金丹忒楞化粉蝶兒飛揚。
【聖藥王】鞍馬上,精神長,心念中法力高強。任遙天萬里長,咫尺到秦邦,可便是家鄉。
【鬼三台】則說那費長房,法律強,化龍杖,每翱翔。昏澄澄,白茫茫,桑田變海海為桑。休恐懼,莫驚慌。。
(眾父老上,雲)三藏國師,去西天十七年也,松枝今日向東也。俺報與官府,都在城外接去來。(下)(父老引眾官上)(眾雲)異哉!異哉!今日松枝已向東也,國師必定歸也。你看前面,祥雲靉靉,瑞氣騰騰,想是國師法駕將近。稍待尉遲總管到來,一同上前參見。(唐僧、成基上)(做見科,成基唱)
【拙魯速】你覷那眾官每,具著公裳,百姓每,燕名香。羅列在道傍,俯伏在路上。道俗僧尼一齊來訪,捱捱濟濟,幡旆飄揚,瑞靄祥光,都接到天花甘露漿。
(尉遲總管上,雲)我師今日東歸也。小官尉遲敬德,親自相接。(成基唱)
【麼】鐵幞頭耀日光,水磨鞭映雪霜,馬壯人強,志節昂昂。護法金剛,黑煞天王。沙場之上,展土開疆,保護家邦,恰便似趙公明往下方!(尉遲雲)今日到我府中宿一宵,明日早朝天子去。(成基唱)
【尾】來日個景陽鍾罷雞人唱,一合兒同朝帝王。將戒壇與萬民開,把經文與眾臣講。
第二十四折三藏朝元
(佛高垛,四金剛上,雲)老僧賢劫第四尊,釋迦牟尼是也。今日唐僧東土開壇闡教,今當西來正果朝元,教飛仙引入靈山會上來者。(旌幡、樂器、飛仙引唐僧上)(飛仙雲)唐僧今日功成行滿,正果朝元,佛祖著我引入靈山會。須索同去走一遭也呵。(唱)
【雙調】【新水令】梵王宮闕勝蓬瀛,鬧垓垓撞鐘擊磬。安排朝世尊,準備接唐僧。十萬餘程,來取金經。一點虔誠,今日個正果性和命。
【駐馬聽】大眾虔誠,法鼓金鐃出寺迎。諸天相敬,銅鐘玉磬映山鳴。眼前羅著藥師燈,心中懸托著軒轅鏡。但能勾靈光一點明,登時間跳出琉璃井。
【雁兒落】紫袈裟金縷輕,白錫杖銀光淨。四天王執寶幢,八菩薩敲金磬。
【南呂】【金字經】眾飛仙齊打手,合著金字經迎,引著個員頂方袍得道僧、僧。三更道已其身正,心如秋月明。
【麼】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救度眾生髮願明。曾傾心演大乘,如來命,還元功行成。(唐僧見佛科)告佛祖,唐僧稽首。(佛雲)唐僧聽我明言,數年得到西天。今日功成行滿。方才正果朝元,大藏金經已得圓。唐僧敕賜與僧傳,至今東土皆更寺。願祝吾皇萬萬年。
【雙調】【沽美酒】祝皇圖永固寧,拜如來願長生。保護得萬里江山常太平,普天下田疇倍增,民樂業息刀兵。
【太平令】四海內三軍安靜,八荒中五穀豐登,西天外諸神顯聖,兆民賴一人有慶。則為老僧,取經,忠心來至誠,呀,傳此話人間為證。
正名胡麻婆問心字
孫行者答空禪
靈鷲山廣聚會
唐三藏大朝元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於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賢於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也。等於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於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賢於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也。等於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nàn),審問而明辨之也。《書》不云乎?“好問則裕。”孟子論:“求放心”,而並稱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於“道問學”,問且先於學也。
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取其有益於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聖人擇之,芻蕘(ráo)之微,先民詢之,舜以天子而詢於匹夫,以大知而察及邇言,非苟為謙,誠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學而無問,朋友之交,至於勸善規過足矣,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於己者,忌之而不願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於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寧使學終不進,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於心術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則所問非所學焉:詢天下之異文鄙事以快言論;甚且心之所已明者,問之人以試其能,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而非是者,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學之所以不能幾(jī)於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亦非不潛心專力之敵,其學非古人之學,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問宜也。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聖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萬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並不見其有可恥也,後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後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