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 夢蘭校書過訪蕭齋,感而有述
清代:樊增祥
玉亭亭。步虛吹下,風前翠袖寒生。自深柳書堂見後,浣花香徑重來,綠窗夢驚。
十三樓上娉婷。舊曲已非金縷,秋娘猶是多情。算別來經過,幾重桑海,寶釵書斷,小桃門掩。
如今楚潤,年華漸晚,吳城淚眼才晴。共消凝。茶聲竹聲佩聲。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員、文學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別字樊山,號雲門,晚號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緒進士,歷任渭南知縣、陝西布政使、護理兩江總督。辛亥革命爆發,避居滬上。袁世凱執政時,官參政院參政。曾師事張之洞、李慈銘,為同光派的重要詩人,詩作艷俗,有“樊美人”之稱,又擅駢文,死後遺詩三萬餘首,並著有上百萬言的駢文,是我國近代文學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產詩人。著有《樊山全集》。► 0篇詩文
故園 其二
清代:黎庶蕃
斤竹溪邊宅,棕櫚四面環。有人間把釣,無事懶開關。
野鹿眠芳草,春禽響暮山。年年此時節,風雨籜龍斑。
河堤
清代:潘耒
良醫視病人,察脈審其證。悉病所從來,治之藥乃應。
濁河本北流,清淮自南亘。河徒忽奪淮,淮弱而河盛。
一石八斗泥,壅礙入海徑。倒灌淮上流,湖於可涉脛。
埂堰始衝決,淮南受其病。塞決固治標,要須遂其性。
下流無路行,東遏必西迸。瘡平毒未消,堡閉盜猶橫
良醫視病人,察脈審其證。悉病所從來,治之藥乃應。
濁河本北流,清淮自南亘。河徒忽奪淮,淮弱而河盛。
一石八斗泥,壅礙入海徑。倒灌淮上流,湖於可涉脛。
埂堰始衝決,淮南受其病。塞決固治標,要須遂其性。
下流無路行,東遏必西迸。瘡平毒未消,堡閉盜猶橫。
旁觀方憂危,當局莫予聖。治河近稱善,吾宗老司空。
河徙時未久,淮流尚爭雄。海口雖停沙,可以水力沖。
淮主河乃客,主壯客不攻。用清以刷濁,當年策誠工。
淮今僅一線,河漲猶難容。淤沙積成土,不浚焉得通?
古方治今病,和緩技亦窮。疏瀹費雖多,尺寸皆有功。
堤成倘蟻漏,金錢擲波中。▲
一痕沙 薄暮納涼
清代:潘榕
已抹四圈牌罷。又啜半甌茶罷。恰到晚涼天。竹床眠。
簾外鳥籠收未。盆內蘭花澆未。閒事最關心。問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