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 其五
清代:嚴永華
猗猗萱草花,鬱郁荊樹林。宛宛女貞枝,惻惻卷葹心。
自謂永不衰,托根在同岑。人事忽乖迕,霜霰遂見侵。
中夜攬衣起,鴻雁流哀音。披帷見明月,感彼商與參。
《河廣》及《載馳》,命意一河深。女子信善懷,惻愴匪自今。
瑤京不可即,天風吹佩環。峨峨古神女,玉座何便娟。
禍福生呼吸,恩威伺容顏。眾靈雜遝至,恍惚雲霧間。
嗟彼愚下人,欲見無由緣。願借白日光,排空接靈軿。
濟南儒家子,實授《尚書》傳。木眚與金祥,五行善推衍。
水旱各有徵,天意不虛譴。自從新法行,罕復論災變。
陰陽互訊息,精義於茲見。請陳《繁露》戒,聊代百工諫。
嚴永華
嚴永華,字少藍,桐鄉人。安徽巡撫歸安沈秉成繼室。有《紉蘭室詩鈔》、《鰈硯廬詩鈔》。► 40篇詩文
雜感
清代:黃景仁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登泰山記
清代: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