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二翁登泰山

未知佚名

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甲翁之妻子去鄉,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攜酒至乙翁第,二人對酌,不亦樂乎!乙翁曰:“向吾遠遊冀﹑雍,然(但)未嘗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錢塘,絕長江,而至泰陰。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無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從前有兩個老翁.住在同一個城市裡.關係和特別好.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帶著酒去乙翁的家.兩個人一起喝酒.十分快樂!乙翁說:"以前我曾去巴蜀遠處交遊.但沒有登過泰山.心中很悔恨.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說:"那山很陡峭.我也沒有登過.總想著他.然而老了.恐怕力氣不夠"乙翁說:"你說的不對吧.以前的愚公.九十歲的時候還可以移山.今日我們才六十來歲.哪裡老呢!"甲翁說:"那太好了"第天.兩個老人都去了.走過錢塘.渡過長江.走著從鴯到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說:"我的力氣還可以.不用互相攙扶"從太陽出來到薄暮降臨.已經走過了半坐大山.

注釋
1.昔:以前.從前
2.里:鄉(古代居民行政組織的一種,五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
3.妻子:妻子和孩子
4.叟:老頭
5.(唯叟一人)而已:罷了
6.攜:攜帶
7.第:房屋、宅子、家
8.酌:飲(酒)
9.向:以前
10吾:我
11.遠遊:到遠處遊玩
12.冀、雍:古代兩個州名,在今約山西、陝西、甘肅一帶
13.是:這 13.然:但是
14.意:意願
15.同行:一同出行
16.余:我
17.亦:也
18.未:沒有
19.然:然而
20.恐:擔心
21.勝:能承受,承擔。
22.差矣,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裝句
23.曩:以往.過去
24.年:年齡
25.且:將近
26.輩:等,類,表示人或物的多數同屬一類
27.方:才
28.逾:超過
29.甚善:太好了
30.翌日:第二天
31.偕:一起,一同
32.越:經過
33.絕:橫渡
34.相:互相,此指代“我”
35.自:從
36.至:到,達
37.薄暮:傍晚,日將落時
38.陰:古代山北水南叫“陰”
39.嘗:曾經
40.去:離開
41.何老之有:即為“有何老”;之,賓語前置的標誌。
42.是:這

思想感情

二翁登泰山,表現了他們樂觀向上,老當益壯,熱愛生活,奮進的精神。

寓意

只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就能戰勝客觀困難,取得勝利。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心中確定了目標,又付諸行動,就一定能成功!
猜您喜歡

桑生李樹

未知佚名

南頓張助,于田中種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中有土,因植種,以余漿溉灌。後人見桑中反覆生李,轉相告語。有病目痛者,息陰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謝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眾犬吠聲,盲者得視,遠近翕赫,其下車騎常數千百,酒肉滂沱。間一歲余,張助遠出來還,見之,驚云:“此有何

人有亡斧者

先秦呂不韋 撰

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人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視其顏色,竊斧也;聽其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者也。俄而掘其溝而得其斧,他日,復見其鄰之子,其行動、顏色、動作皆無似竊斧者也。

鐵杵磨針

明代鄭之珍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