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不死君難
先秦:左丘明
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遂取之。莊公通焉。崔子弒之。
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門啟而入,枕屍股而哭。興,三踴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崔武看見棠家遺孀就喜歡上她,便娶了她。(齊國國王)莊公與她私通。崔武殺了他。
晏子站在崔家的門外。
他家的傭人說:“(你打算)死嗎?”
(晏子)說:“(國王)只是我一人的君主嗎,我幹嘛死啊?”
說:“走(離開齊國)嗎?”
(晏子)說:“我有什麼罪嗎,我為什麼要逃亡?”
說:“回家嗎?”
(晏子)說:“君主死了回哪呢?君主是民眾的君主,難道是凌駕於民眾之上的君主?君主的職責要主掌國家。君主的臣子,豈是為了俸祿?臣子的職責要保護國家。因此君主為國家社稷死就該隨他死,為國家社稷逃亡就該隨他逃亡。如果是為他自己死為他自己逃亡,不是他的私密昵友,誰去擔這份責啊?況且他人立了君主卻要將他殺死,我怎么能隨他去死,隨他去逃亡呢?
我將回什麼地方啊?”
(崔大夫家的)門打開(晏子)進入,(晏子)將(國王的)屍體放在腿上哭,(哭完後)站起來,一再頓足離去。
別人(還)說崔先生你一定要殺他(晏子)的。崔先生說:“(他)是民眾指望啊,放了他得民心。”
注釋
崔武子:齊卿,即崔杼。棠姜:棠公的妻子。棠公是齊國棠邑大夫。
取:同“娶”。棠公死,崔杼去弔喪,見棠姜美,就娶了她。
莊公:齊莊公。通:私通。
弒:臣殺君、子殺父為弒。
晏子:即晏嬰,字平仲,齊國大夫。歷仕靈公、莊公、景公三世。
其人:晏子左右的家臣。
君民者:做君主的人。
實:指俸祿。
昵:親近。
庸何:即“何”,哪裡。
興:起立。三踴:跳躍了三下,表示哀痛。
望:為人所敬仰。
舍:釋放,寬大處理。
讀解
齊莊公為了偷女人而被殺,死得下賤。晏子既不為他而死,也不因他而逃亡;在他看來,無論國君和臣子,都應為國家負責。如果國君失職,臣子就不必為他盡忠。這在當時是很有進步意義的。文章三問三答,答中有反問,最後歸結到“社稷”二字,波瀾起伏,論旨鮮明。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於前502年,死於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後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36篇詩文
出師表 / 前出師表
兩漢: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齊桓下拜受胙
先秦:左丘明
夏,會於葵丘,尋盟,且修好,禮也。
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於文武,使孔賜伯舅胙。”齊侯將下拜。孔曰:“且有後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於下,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
夏,會於葵丘,尋盟,且修好,禮也。
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於文武,使孔賜伯舅胙。”齊侯將下拜。孔曰:“且有後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於下,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超然台記
宋代:蘇軾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夫所為求褔而辭禍者,以褔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夫所為求褔而辭禍者,以褔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褔。夫求禍而辭褔,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蓋之矣。彼游於物之內,而不游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斗,又焉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牆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於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苟全之計。
而園之北,因城以為台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廬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台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
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於物之外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