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四十首 其二十九 愛少子
清代:張晉
鄭武姜,寵叔段,將啟之,俾作亂。竇太后,憐孝王,欲富貴,同武姜。
酒後戲言心內喜,此時之情可知矣。入同輦,出同車,稱警蹕,王膏腴。
袁絲關說王不愉,半途遮刺身首殊。天子雖不竟梁獄,從茲骨肉情已疏。
野人獻牛足生背,六月六日王忽逝。太后不肯食,涕泣摧心肝。
帝欲殺吾子,哀哉今果然。女食邑,男分藩,太后說,加一餐。
婦人愛少子,自古皆如此。君不見,惠文后,長安君不離左右。
張晉
山西陽城人,字雋三。諸生。工詩,長於七古。足跡半天下,後落拓以死。有《艷雪堂詩集》。► 336篇詩文
為學一首示子侄
清代:彭端淑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