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減字木蘭花·銀箏鏇品

宋代蘇軾

銀箏鏇品。不用纏頭千尺錦。妙思如泉。一洗閒愁十五年。
為公少止。起舞屬公公莫起。風裡銀山。擺撼魚龍我自閒。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隨即欣賞彈用銀裝飾的箏。不用大量的財物賞賜演奏者;不用花費而欣賞美好的演奏。美妙的才思象泉水湧出,滔滔不絕。洗掉了我十五年的閒愁。
為了讓您稍作停留。您不要起身走了,請您起舞。我是會像蓬萊仙島三神山裡的魚龍在風裡擺撼舞蹈的。

注釋
⑴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又名減蘭。
⑵銀箏:以銀裝飾的箏,樂器。
⑶纏頭:古時表演歌舞者把錦帛纏在頭上作妝飾,稱“纏頭”;也指贈送給歌舞者的錦帛或財物。這裡指賞給歌舞女郎的錦帛用以纏頭。
⑷起舞屬(zhǔ)公公莫起:屬公:囑咐於您。公莫:指古時的“公莫舞”,即後世的巾舞。
⑸風裡銀山:指傳說中的蓬萊仙島三神山。蓬萊、方丈、瀛州。
⑹魚龍:即:“魚龍漫延”,亦作“魚龍曼延”、“魚龍漫衍”,是古代的一種幻術遊戲,漢代由西域傳入,為古時百戲雜耍名稱。演出時由藝人執持製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節。魚龍,是猞猁之獸,曼延也是獸名。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九月。是時東坡以兵部尚書兼差充南郊鹵簿使召還朝廷,九月九日,途至南都(今河南商丘)時,與友人王定國(名鞏)恰巧相會,二人自彭城(徐州)分別已有十五年之久,為表達與友人不期而遇的愉悅心情,東坡於是作下了這首詞。

賞析

上片描述詞人與友人王定國在南都不期而遇的歡快情景。“銀箏鏇品。不用纏頭千尺錦”,詞人自己撥動起銀箏的調音“品”,確定音位後,便彈起樂曲來,用不著請歌舞藝人來表演送她們千尺錦帛作“纏頭”裝飾了。“妙思如泉。一洗閒愁十五年。”箏曲發出的奇妙樂響,有如泉水淙淙流淌的暢快思緒,一下子把兩人相別十五年的閒愁全部沖洗乾淨了。

下片寫舞蹈,誠如《淮南子·本經訓》所云:“心和欲則樂,樂斯動,動斯蹈,蹈斯盪,盪斯歌,歌斯舞。”下片從上片的音樂快感過渡到歡歌狂舞,既自然,又真實,目睹著二人在相遇歡宴中種種心花怒放的衝動過程:“為公少止。起舞屬公公莫起。風裡銀山。擺撼魚龍我自閒。”大家為了國家朝廷整年的忙忙碌碌,不妨少事休息,相囑一起來跳舞。於是,欣然跳起了“公莫舞”,兩人手執著珍異動物模型搖擺踏跳,似乎幻覺在風裡的三神山上,好像魚龍變化、嗷水作霧,霎時化成八丈黃龍,出水遨遊,炫耀著日光。……在這般神仙境界中,他們內心的什麼煩惱都忘懷了。“我自閒”,尤其是詞人自己,全身心感到無比閒適、輕鬆、愜意、自在,他已完全放開了。有如他在知密州任時的“放意肆志”韻“超然”態度,所謂“憑君借取《法界觀》,一洗人間萬事非”。

這首詞全篇非常樂觀、曠達、自適、自在的情趣抒寫,並毫無物累、壓抑、疲憊、傷感的格調韻致者,其實,正是詞人“野性猶同縱壑魚”的放逸個性的突出表現。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3637篇詩文

猜您喜歡

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

唐代高適

還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還山識君心。
人生老大須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間偃仰無不至,石泉淙淙若風雨,桂花松子常滿地。
賣藥囊中應有錢,還山服藥又長年。
白雲勸盡杯中物,明月相隨何處眠?
眠時憶問醒時事,夢魂可以相周鏇。

謁金門·秋感

宋代蘇軾

今夜雨。斷送一年殘暑。坐聽潮聲來別浦。明朝何處去。
孤負金尊綠醑。來歲今宵圓否。酒醒夢回愁幾許。夜闌還獨語。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唐代柳宗元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
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蘋花 一作: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