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雜書 其三
清代:張履
海水趨尾泄,坤腹含渾渾。更乘眾脈出,散作萬水原。
水極良有反,天一還生新。新故互不息,可以觀本根。
人身亦如此,流衍恃元精。貴精終有竭,惟道乃長存。
毋作柱史見,徒以養生論。
張履
(1792—1851)江蘇震澤人,原名生洲,字淵甫。嘉慶二十一年舉人,官句容縣訓導。張海珊弟子。講程朱之學,尤精《三禮》,善古文辭。有《積石文稿》、《積石詩存》等。► 16篇詩文
洞仙歌 其一 艷集
清代:曹爾堪
雨黏莎徑,做新涼池館。低唱頻斟莫辭滿。擁紅衫烏鬢,倚暖偎香,稱長短、各許玉環飛燕。
燈前留意處,隊隊繁箏,急管輕圓絡珠串。燭影動荷風、繞樹流螢,才數點、偏照鈿蟬金雁。
但雕闌、畫閣醉相尋,為粉黛消磨,壯心都減。
齊天樂 蟬
清代:曹貞吉
前身疑是空山侶。遺蛻杳然仙去。露給資糧,形藏密葉,有得孤高如許。
綠陰亭午。引天籟笙簧,移宮換羽。雨後微涼,餘音搖曳過庭樹。
依稀銀雁柱系,被晚風吹斷,曼聲淒楚。八尺琉璃,半簾蒼翠,睡起了無情緒。
秋來更苦。
前身疑是空山侶。遺蛻杳然仙去。露給資糧,形藏密葉,有得孤高如許。
綠陰亭午。引天籟笙簧,移宮換羽。雨後微涼,餘音搖曳過庭樹。
依稀銀雁柱系,被晚風吹斷,曼聲淒楚。八尺琉璃,半簾蒼翠,睡起了無情緒。
秋來更苦。咽四壁寒蟲,無聊和汝。且莫哀吟,覓疏林宿處。▲

詩詞秀
關注教你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