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唐山赴台灣同人賦詩贈行因和楊德甫兵部韻留別 其一
清代:易順鼎
難向重華達片言,皋陶不下問沈冤。遊魂八極身為轡,銜恨千齡口似鞬。
肯讓秦人剪鶉首,欲回周紀次天黿。寸心自比夔江石,那信東吳未可吞。
易順鼎
易順鼎(1858~1920)清末官員、詩人,寒廬七子之一。字實甫、實父、中碩,號懺綺齋、眉伽,晚號哭庵、一廣居士等,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易佩紳之子。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經史講席。馬關條約簽訂後,上書請罷和義。曾兩去台灣,幫助劉永福抗戰。庚子事變時,督江楚轉運,此後在廣西。雲南、廣東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後去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交遊,袁世凱稱帝後,任印鑄局長。帝制失敗後,縱情於歌樓妓館。工詩,講究屬對工巧,用意新穎,與樊增祥並稱“樊易”,著有《琴志樓編年詩集》等。► 597篇詩文
感賦
清代:林占梅
拋琴將半載,廢卷亦三旬。勢逼難通隱,時艱枉率真。
干戈生咫尺,鄉社痛湮淪。撥亂誠無術,勞勞愧此身。
書憤
清代:易順鼎
鼠端持兩技終窮,兔窟營三計枉工。黃屋何勞效椎髻,烏江早擬渡重瞳。
蜃樓人物形才具,蟻國衣冠夢已空。如此頹波誰為挽,焚香泣血叩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