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雜詩十首 其七
元代:王禕
群經載聖道,昭揭如日星。秦火一何烈,燒燔滅其形。
漢儒事掇拾,區區補殘零。雖然有遺闕,其功亦已宏。
唐世尚文學,君臣益留情。琬琰刻文字,後先十三經。
謂茲金石堅,不與竹帛並。自從東都後,此刻最為精。
羅列黌舍內,奎壁映晶瑩。我言金與石,有時亦銷崩。
有形必有弊,斯理詎難徵。安知聖人道,所託非所憑。
天地其終始,猗歟罔能名。
王禕
王禕(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褘),字子充,義烏來山人,後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於元英宗至治元年,卒於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歲。幼敏慧。及長,師柳貫、黃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學提舉。後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詔與宋濂為總裁,與修元史。書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諭雲南,死於節,謚忠文。禕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記續編,《四庫總目》又曾重修革象新書,並傳於世。► 71篇詩文
三省軒
元代:王翰
一片靈台玉琢成,時時點檢要惺惺。通開舊壁方窺月,澄淨污池始見星。
幾樹好梅連屋白,滿庭芳草入簾青。功夫到此規模大,不為區區老一經。
簡茅津渡梁巡檢二首 其二
元代:王翰
曾向吳山訓子衿,豈期貧病苦相侵。一身卒歲無衣褐,十口逢災罄橐金。
載酒久無來問字,絕弦今已少知音。賢侯與我雖非舊,傾蓋相知意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