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荷塘論詩
清代:姚鼐
薰蕕非同根,鵷鴟豈並處。欲作古賢辭,先棄凡俗語。
青岩萬仞立,丹鳳千里翥。寶氣照山川,芳華出霧雨。
快此大美聚,亦使小拙嫵。淺易詢灶嫗,險怪趨虬戶。
焉知難易外,橫縱入規矩。小黠弄狡獪,窺隙目用鼠。
不知虎視雄,一嘯風林莽。嘵嘵雜市井,喁喁媚兒女。
至言將不出,曩哲遭腹侮。謂獲㫺未搜,頗疑今者愈。
嗟哉余病耄,柰此眾簧鼓。弦上矢難留,蓄憤終一吐。
不期得吾心,君先樹幟羽。將埽妄且庸,略示白與甫。
病幾偶對論,陽氣上眉宇。東南百俊彥,解者未十五。
寡和君勿嫌,終世一仰俯。有得㫺幾人,屈指君試數。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並稱為“桐城三祖”。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在今桐城中學內),世稱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進士,任禮部主事、四庫全書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辭官南歸,先後主講於揚州梅花、江南紫陽、南京鐘山等地書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軒全集》等,曾編選《古文辭類纂》。► 727篇詩文
出塞
清代:徐錫麟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登泰山記
清代: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苔
清代: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也學 一作: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