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晚上知道了清淨的佛理,白天便遠離人群。
等著遠方覆釜山的僧人,預先打掃自己的房子。
僧人們從雲峰中降臨,來到我的雜亂的居所。
我們坐在鋪草上吃松果,點燃香爐觀看佛經。
燃著燈白天將要結束,敲起磬夜晚剛剛開始。
一旦悟到了寂滅的快樂,這一生都覺閒余安寧。
也不必再想歸隱了,人生和世間都是空虛的。
注釋
飯:施飯食給人。覆釜山:山的名字,有此名的山不止一處,一說是荊山,在今河南靈寶,一說在長安。
清淨:佛家用語,指遠離惡性和煩惱。
弊廬:謙稱自己的居室。
蓬蒿居:長滿了蓬蒿的居所,或言居所在蓬蒿中,自謙。
藉草:以草為鋪墊物。這裡指坐在鋪草上進食。松屑:松子,松樹的果實。一說為松花。此句意謂:高僧們不需要什麼美食招待。
磬(qìng):僧人所用的一種法器,做法事或誦經時,擊而鳴之。
寂:寂滅,佛教用語,意為度脫生死,入寂靜無為、涅檠再生之境地。此句意謂一旦覺悟了“寂滅”之佛理,此生就閒余安寧了。
歸:指棄官歸田。
身世:指人生和世間。
創作背景
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已不可考,大約是作者晚年在京師所作。《舊唐書·王維傳》載:“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在京師日飯十數名僧,以玄淡為樂。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此詩就是描寫了“飯僧”一事。賞析
全詩共十四句。開頭的四句,是自寫,寫自己飯僧前的忙碌。飯僧成為王維晚年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今日,他所迎的是遠道而來的高僧,故而特別地殷勤而隆重。“先期掃弊廬”,詩人提前打掃房屋,就為了等候這些遠行而來的僧人。
中間六句,寫“雲峰里”來的高僧。覆釜山的高僧們終於被盼來了。這些僧人們果然不同凡俗,他們的物質需求極低,卻異常地虔誠,也異常地專注,除了看道書、誦佛經外,連自己的存在也忘記了。
最後四句是寫禪悟。“一悟寂為樂,此生閒有餘”二句,寫其徹悟。詩人在與高僧們的交流中,享受空門、山林的幽寂之樂。參證了“凡所有相。皆是虛空”(《金剛般若經》)的禪宗要義,徹悟到真正的樂事乃寂滅與涅檗,明心見性,即事而真,達到了一種超現實的“湛然常寂”的境界禪宗圓通靜達的啟悟。這也使其除去了一切世俗妄念的執,因此,現實中的生命與物質便空幻虛無而顯得不重要了,生成了“思歸何必深”的處世遇物的生存智慧。這樣的收束,類似謝靈運詩的玄言尾巴。其實,王維詩中也有些這樣的“尾巴”,因為他也太想將自己的禪悟禪悅直白地表達出來,並傳達給世人。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443篇詩文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