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 其二十二
錢澄之 〔清代〕
闤闠燒殘遍垝垣,徘徊難覓舊居門。老兵病臥前相問,為指孤吟閣尚存。
錢澄之
錢澄之(1612~1693),初名秉鐙,字飲光,一字幼光,晚號田間老人、西頑道人。漢族,安徽省桐城縣(今樅陽縣)人。明末愛國志士、文學家。作為皖江文化的重要詩人,與同期的顧炎武、吳嘉紀並稱江南三大遺民詩人,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傑出成就。 著有《田間集》、《田間詩集》、《田間文集》、《藏山閣集》等。錢澄之學識淵博,文筆雄健,質樸宏肆,不事雕琢。他勇棄俗學,專治古文,文章精潔、典雅,對後來“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響。錢澄之對數學、地理、訓詁、義理亦有研究。► 492篇詩文
紅橋遊記
王士禎〔清代〕
出鎮淮門,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態,竹木蓊鬱,清流映帶。人家多因水為園亭樹石,溪塘幽竊而明瑟,頗盡四時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盡處,有橋宛然,如垂虹下飲於澗;又如麗人靚妝袨服,流照明鏡中,所謂紅橋也。
遊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陸徑,必出紅橋下。橋四面
出鎮淮門,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態,竹木蓊鬱,清流映帶。人家多因水為園亭樹石,溪塘幽竊而明瑟,頗盡四時之美。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盡處,有橋宛然,如垂虹下飲於澗;又如麗人靚妝袨服,流照明鏡中,所謂紅橋也。
遊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陸徑,必出紅橋下。橋四面觸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間,菡萏作花,香聞數里,青簾白舫,絡繹如織,良謂勝游矣。予數往來北郭,必過紅橋,顧而樂之。
登橋四望,忽復徘徊感嘆。當哀樂之交乘於中,往往不能自喻其故。王謝冶城之語,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視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與籜庵、茶村、伯璣諸子,倚歌而和之。籜庵繼成一章,予以屬和。
嗟乎!絲竹陶寫,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話,予與諸子聚散不恆,良會未易遘,而紅橋之名,或反因諸子而得傳於後世,增懷古憑弔者之徘徊感嘆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