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丁少府往唐上
唐代:李端
因君灞陵別,故國一回看。共食田文飯,先之梅福官。
江風轉日暮,山月滿潮寒。不得同舟望,淹留歲月闌。
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曆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287篇詩文
入潼關
唐代:李世民
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
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聲。冠蓋往來合,風塵朝夕驚。
高談先馬度,偽曉預雞鳴。棄繻懷遠志,封泥負壯情。
別有真人氣,安知名不名。
同二相已下群官樂遊園宴
唐代:李隆基
撰日岩廊暇,需雲宴樂初。萬方朝玉帛,千品會簪裾。
地入南山近,城分北斗餘。池塘垂柳密,原隰野花疏。
帟幕看逾暗,歌鐘聽自虛。興闌歸騎轉,還奏弼違書。
儀鸞殿早秋
唐代:李世民
寒驚薊門葉,秋發小山枝。松陰背日轉,竹影避風移。
提壺菊花岸,高興芙蓉池。欲知涼氣早,巢空燕不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