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再和)
宋代:吳潛
天上人間,這般光景,管無風雨。繡戶珠簾,錦坊花巷,戲隊將嫫母。月扇團圓,星球燦爛,路遍市三街五。昇平事,牙旗鐵馬,且還舊家藩府。
三陲見說,凱歌頻奏,漸次不煩鼙鼓。雙鳳雲間,六鰲塵外,想見都人歡舞。火城春近,金蓮地幣,消夜果邊曾語。如今但,梅花紙帳,睡魔欠補。元宵宰執賜消夜果。
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後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於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鬱,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餘》。► 749篇詩文
謁金門
宋代:趙崇
春意薄。江上晚來風惡。簾外海棠花半落。睡深渾未覺。
夢想當年行樂。新恨暗添金鵲。寫就金箋無處托。去鴻天一角。
高陽台·落梅
宋代:吳文英
宮粉雕痕,仙雲墮影,無人野水荒灣。古石埋香,金沙鎖骨連環。南樓不恨吹橫笛,恨曉風、千里關山。半飄零,庭上黃昏,月冷闌乾。
壽陽空理愁鸞。問誰調玉髓,暗補香瘢。細雨歸鴻,孤山無限春寒。離魂難倩招清此,夢縞衣、解佩溪邊。最愁人,啼鳥清明,葉底青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