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說
天下圓頂方趾之民無數,要其歸有二,曰名也,利也。人率知之,能言之。然試察其志之所分,與其途之所自,合則亦曰利而已矣,烏有所謂名者哉!
名有三,曰道德之名,文章之名,一藝一伎之名。古人吾弗能知,吾思夫今人之於名。以道德名者,人因其道德而名之乎?抑已因其名而道德者也?或市於朝,或市於野,歸於厚實已矣。以文章名者,亭林顧氏所謂巧言令色人哉?負盛名招搖天下,屈吾身以適他人之耳目,期得其直焉,不贏則又顧而之它爾。以一藝一伎名者,其名細,今之君子不欲居,然亦百工之事也。吾益人而不厲乎人,盡吾力食吾功焉,斯亦可矣。顧伎庸術劣,抑人炫己以求自利者又何比比也?
徇私滅公,適己自便,此皆宋儒謝氏所謂小儒者也,利也。夫恆情所謂求利者有其具,農之畔,工之器,商賈之肆,此以其財與力易之者也。此之所謂求利者亦有其具,不以其財,不以其力,以其廉恥易之而已。詩曰:「不素餐兮」「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古人蓋以為詫矣?今何以恬然若無足深詫,且相與睨而艷之,恤恤乎恐彼之不如耶?廉恥之道衰,嗜利之心競。意其弊必有受之者,而非斯人之謂哉?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朴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左宗棠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二十歲鄉試中舉,雖此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但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後由幕友而起,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運動,鎮壓捻軍,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推動新疆建省。中法戰爭時,自請赴福建督師,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左宗棠著有《楚軍營制》《朴存閣農書》等,其奏稿、文牘等輯為《左文襄公全集》,後人又輯有《左宗棠全集》。► 14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