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姚少師茶歌韻
明代:張宇初
昔我雲臥惟丹丘,鶡冠既弊嗟狐裘。聿來京國際真主,綺食瓊筵歡眷留。
當時故舊鮮知遇,客邸養痾空息喉。王蒙素謂有茶癖,累載憶別方從游。
夙聞我師佐幃幄,六龍御極乘樛流。中官持節詔趨辟,象教頓使叢林稠。
金張接武肆清賞,茗椀細滌鶯花柔。龍團洗翠逐風響,蟬翼凝芬和露柚。
片甲分香顧渚外,酪奴衣彩㴩湖頭。囊收餘瀝傾玉兔,乳面一掃浮雲收。
陸羽嘗為竟陵第,上公況與聯鳴球。揮錢寧效季卿鄙,盛世豈獨高巢由。
頗儗樵青煮荻葉,應憐陶谷羞銀篝。松風落雪響清籟,竹雨澹煙吹薄飀。
誰誇何石萬錢費,肯比卜相儲金甌。乳窟蒙陽盡真味,著書自足消窮愁。
王公掎角每英傑,何俟庖丁窺解牛。應副華歆忽黃閣,偏宜曹壽今瓊樓。
輦轂時倍玉堂賜,恩榮卓冠踰神州。鍾繇白首竟中輔,竇固青眉宜列侯。
京畿異跡富靈液,況汲揚江千丈湫。愧我嘗追後塵末,天葩麗藻知難酬。
標格清雄豈阮謝,詞華逸邁過楊劉。累承愛遇甚投轄,矧被清光多運籌。
東歸拂石藉林壑,感仰漫使枯腸搜。願戴皇圖廣惠澤,高騫奕世蒙天休。
張宇初
張宇初(1359 -1410),為明代正一派天師,歷代天師中最博學者之一。有道門碩儒之稱。字子鏇(音XUAN,別字)別號耆山 。其是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長子,於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嗣教,為第四十三代天師。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 敕受“正一嗣教道合無為闡祖光范大真人”,總領天下道教事。二月,特召入朝,勉勵修節以格神明,誥封其母包氏為清虛沖素妙善玄君,命建齋設醮於(南京)紫金山和神樂觀。庚午年(1390)入覲,降敕重建大上清宮。► 121篇詩文
工之僑獻琴
明代:劉基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遂去,入於宕之山,不知其所終。▲
送東陽馬生序
明代: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予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