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啼序 蘭陵邵子湘有畫像五幀一展書一課耕一垂竿一游岳一蕉團索余題詞因賦是篇
清代:陳維崧
一圖執卷,堂前後、蕉黃竹翠。環牆隙、激水鏘鳴,㶁㶁聲循檐際。
中有一人攤卷讀,不知所讀何經史。想讀當佳處,時復奮袂抵幾。
其一江村,滌場納稼,髣髴紫桑里。敞村扉、箕踞松根,揮斥田奴疆以。
映斜陽、老驅來,漾新蟾、雛鳧驚起。芍陂鄠杜足平生,千場磑碓。
一圖泛艇,濕遍船頭綠箬,是洞庭煙水。軟幔障疏欞,斜裊茶煙,細縈溪尾。
釣得鰲來,曬將網去,撥棹入、江鄉漁市。其一圖、竹杖還棕履。
層巒疊嶂,秋深槲葉參天,夜靜松花滿地。廢箸沈吟,輟耕太息,往事都非矣。
何苦上書北闕,侘傺無成,種豆南山,蕪荒不治。龍爭七澤,虎鬥千山,釣名釣國終非計。
便終南、捷徑徒為爾。亟圖翠蔓青藤,峭廠枯團,放吾鼾睡。
陳維崧
陳維崧(1625~1682)清代詞人、駢文作家。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今屬江蘇)人。清初諸生,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54歲時參與修纂《明史》,4年後卒於任所。► 1731篇詩文
登泰山記
清代: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穀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臨江仙·寒柳
清代:納蘭性德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