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喜遷鶯》典範詞作

喜遷鶯 其四 相國出師

明代梁清標

雲開宮扇。正授鉞專征,香生春殿。入媲蕭曹,出兼方召,推轂玉階親遣。

王剪頻陽再起,裴度懷西重見。螺聲里,早營屯細柳,陣名鵝鸛。

爭羨。刁斗肅,老將臨軍,要使旌旗變。半壁秦關,三章漢法,肯更逍遙河畔。

急雨已看

喜遷鶯 其五 送葉元禮登第南歸

明代梁清標

曉鶯頻囀。正吳下才人,子虛初薦。杜曲看花,新豐貰酒,領取暖風輕扇。

舊按雙鬟牙拍,新聽九天弦管。猶堪憶,向中原奪幟,滯留梁苑。

繾綣。酬唱處,客路論文,洗盡風塵面。蘭畹餘香,玉台麗藻,搖筆書成黃娟。

歸棹重尋

喜遷鶯 其六 題陳其年填詞圖小照

明代梁清標

荊溪髯客。早駕柳軼秦,英游罕匹。絲繡平原,寶裝內史,廿載名傾南國。

何處丹青粉本,寫出石闌鏤筆。高吟就,有金蟲綴鬢,翠眉倚笛。

懸憶。應不讓,蘭畹花間,聲出鏘金石。紅籍蕉囗,錦排雁柱,囗囗佳人瑤瑟。

少壯平生

喜遷鶯 慶江明府先生榮膺獎擢 並引

明代符錫

垂簾清晝。倩妝點溪山,春明如繡。這戶弦歌,那村花柳。

民物總歸仁囿。禾傳九穗登場,麥道兩岐呈秀。觀風使,問循良說甚,漢家卓茂。

庇佑。天錫廉明賢宰父,富貴謙多受。薦剡頻聞,福星高照,頃見徵車來召。

平陵謾擬留

喜遷鶯 駕明府謝君榮膺旌獎 並引

明代符錫

瘴雨蠻煙。佇西風□盡,月滿前川。水色柔藍,山光列畫,斷崖芳樹連天。

試問帶牛佩犢,何如鑿井耕田。爭柰得,老布道東西,征討頻年。

堪憐。賴得琴堂分黑白,餘喘並周全。犬臥桑陰,雉馴麥壟,古來勝事空傳。

且喜鴞書高

喜遷鶯 留別

清代沈岸登

蕉園未暑。罩一幄柳陰,軟沙堤路。蓼紫過牆,葵紅亞檻,瀟灑只同衡宇。

留客小窗話茗,商略金芽詞譜。經年矣,剪清缸重聽,褪花涼雨。

愁去。修門外,斷雁數聲,殘月如鉤處。街鼓銅龍,分明西苑,執手翻疑南浦。

誰溯野塘

喜遷鶯 和簫樓師秋感

清代沈善寶

秋光澄澈。又落葉瀟瀟,吟蛩唧唧。幾杵疏砧,兩行新雁,更勝杜鵑啼血。

惹得羈人哀感,制就新詞淒絕。低唱罷、覺愁腸自斷,愁眉頓結。

幽寂。簾捲起。菊影扶疏,正一庭霜月。欲問嫦娥,相邀青女,同話廣寒宮闕。

底事天邊

喜遷鶯 和仁先韻卻寄

清代沈曾植

年朝歲暮。向消領湖漘,雁啼柔櫓。分軸編詩,倚聲寫夢,占得忘機逸旅。

一向椒芬凝酒,偏是蠟花窺戶。重點檢舊春衫,一瓣心香薦否。

何處雙縞袂,月地歸來,白曉冰輪午。照影波清,圍爐夜永,幾度移宮換羽。

零落潛夫舊事

喜遷鶯 和止存

清代沈曾植

南湖日暮。盡消遍游塵,總宜船櫓。瘴雨飄襟,蠻花側帽,今日江湖倦旅。

為問漁莊蟹舍,何似馬人龍戶。聽夜雨。暗潮生,還有婆留射否。

是處深巷畔,碎遠春聲,點點都曇鼓。鶴去亭孤,龍移潭冷,望到江蓮白羽。

幾日竹林游

喜遷鶯

清代袁綬

夜初長,燈欲盡,深院漏聲遲。輕寒漠漠逗羅衣。正是雁歸時。

夢成煙,愁著絮。怕聽啼蛩如雨。畫欄憑倦玉繩低。

涼月下樓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