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婆羅門》典範詞作

婆羅門引 重陽與元帥竇子溫暨眾友東城賞菊即席賦

金朝李俊民

浮空霽色,江涵秋影雁初飛。相逢共繞東籬。點檢樽前見在,人似曉星稀。

對滿山紅樹,葉葉堪題。

大家露頂。任短髮、被風吹。只恐黃花人貌,不似年時。

杯添野水,更何用、頻頻望白衣。沉醉後、攜手方歸。

婆羅門引 送河間令夏公乘歸安州用稼軒別杜叔高韻

清代丁澎

三升可戀,怪君何事拂衣歸。長安冠盎累累。獨尋汝南舊宅,好共白雲期。

念折腰作苦,岐路堪悲。

偏其反而,風波隊里誰知。須記高陽城北,夜雪裁詩。

楚天鴻遠,桃花岸、風雨送君時。應回首、片石留思。

婆羅門令 藍村規予久不遂結茅之約,寄此訂後期

清代李良年

前歲別、滿溪風燕。今歲別、又半汀霜雁。兩度丁寧,只說我、歸耕晚。

真負汝,十載西疇伴。

衰楊外,楓乍染。峭帆輕、一霎吳江遠。松扉竹屋村南路,粗就也、早歸夢先占。

故人應笑,依舊門掩。準擬來春,相見不是梅花岸。

婆羅門引(西湖十詠·兩峰插雲)

宋代陳允平

髻鬟對聳,萬松扶玉上青冥。西風共倚,煙南水北,石荒苔老,三十六梯平。愛翠尖如削,天外亭亭。
高寒夢驚。是何夕墮雙星。無限蒼崖紫岫,誰拊稜層。薜蘿深處,算少年、游屐幾番登。河漢近、疑在蓬瀛。右十景,先輩寄之歌詠者多矣。霅川周公謹以所作木蘭花示予,約同賦,因成,時景定癸亥歲也。

婆羅門引(憶疊山翁)

宋代王奕

佳人鬢髮,幾回塗抹共嬋娟。又何止三千。擬待盈盈寶鑑,多少綺羅筵。恨妖B635怪事,長夜中天。
中河影圓。清淚落尊前。舞罷霓裳初服。肯為人妍。□□□□,算惟有、蕊宮天上仙。緱山鶴,亦欲蹁躚。

婆羅門引

元代張之翰

自公去後,曲欄荒徑老孤芳。公來花亦生光。一陣朝來細雨,開作十分黃。

甚厭厭抱疾,卻誤重陽。

曾吟短章。也曾見醉銜觴。但得翛然相慰,欹枕何妨。

燕山已遠,且莫問園亭此際霜。人意足、處處花香。

婆羅門引 次元遺山韻

清代吳湖帆

乍情乍雨,清和天氣正芳妍。千紅萬紫多緣。好是攜手行吟,放浪倚香肩。

賞惜春人麗,醉酒花娟。

銀輪半圓。且莫管照情偏。笑語鴛鴦檻畔,鸚鵡簾前。

經參浴佛,寄後約歡濃我即仙。期素願、長伴年年。

婆羅門引(壽長老)

宋代彭耜

中秋皓月,隔霄光倍照塵寰。九龍噴香水,勝沈檀。白象珠明協瑞、尊者誕人間。世稱生佛子、派接清原。

婆羅門引(春情)

宋代嚴仁

花明柳暗,一天春色繞朱樓。斷鴻聲喚人愁。欲問歸鴻何處,身世自悠悠。正東風留滯,楚尾吳頭。追思舊遊。嘆雙鬢、颯驚秋。可惜等間孤了,酒令花籌。斷弦難續,謾題詩、分付水東流。流不到、蓬島瀛洲。

婆羅門引 兩峰插雲

宋代陳允平

髻鬟對聳,萬松扶玉上青冥。西風共倚,煙南水北,石荒苔老,三十六梯平。

愛翠尖如削,天外亭亭。高寒夢驚。是何夕墮雙星。

無限蒼崖紫岫,誰拊稜層。薜蘿深處,算少年、游屐幾番登。

河漢近、疑在蓬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