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永遇樂》典範詞作

永遇樂 登北固亭回望金焦,用稼軒韻

清代周岸登

小李將軍,天然金碧,圖畫開處。山勢北回,江流南折,滾滾朝宗去。

鰲撐砥柱,城高鐵瓮,龍象郁蟠難住。障狂瀾,金焦兩點,眾流截斷雙虎。

帶淮襟海,盾吳乾越,筦鑰金陵東顧。自染煙螺,笑人脂粉,鏡里揚州路。

摩挲劍石

永遇樂 京口渡江用辛稼軒韻

清代陳維崧

如此江山,幾人還記,舊爭雄處。北府軍兵,南徐壁壘,浪捲前朝去。

驚帆蘸水,崩濤颭雪,不為愁人少住。嘆永嘉、流人無數,神傷只有衛虎。

臨風太息,髯奴獅子,年少功名指顧。北拒曹丕,南連劉備,霸業開東路。

而今何在

永遇樂 東溪雨中修禊

清代陳維崧

錦纜籠沙,紅欄委浪,一碧無際。催暝鳩啼,拖涼荇滑,隔浦春寒細。

湔裙令節,偏將絲雨,添滿一川空翠。便教他、冥濛滴瀝,正應恁時修禊。

年年此日,酒痕花淚,零亂俊游衫袂。水上麗人,山陰修竹,往事都休記。

莫停檀板

永遇樂 題惠山松石

清代陳維崧

虎踞龍僵,獅蹲象偃,人立而僂。鐵乾盤拿,銅根倔強,勢欲排天去。

老苔秋縛,怒濤夜吼,捲盡蒼茫今古。鎮支離、千圍古翠,祇容冷雲堆絮。

誰眠其下,卻驚石丈,橫礙松根蟠處。鳥雀呼風,兒童敲火,碧匯千鍾乳。

銅駝頭角

永遇樂 送園次歸吳興和澹心韻

清代陳維崧

古渡西風,亂山落照,明日將雨。手內金樽,橋頭畫艇,漸到消魂處。

踏臂狂歌,掉頭長嘯,萬事總隨花絮。嘆英雄、古今無主,夜來酒邊曾訴。

路出橫塘,船經夾浦,莫問師師舉舉。且減柔情,還憑老手,只種金城樹。

學士山邊

永遇樂 馬殿聞太史招飲兼以軒中遣懷詞見示即用來韻奉柬

清代陳維崧

碧浸籬門,青黏屋角,風葉鳴路。山後池塘,水邊簾閣,色染瀟湘雨。

鴨闌鹿柴,棕鞋桐帽,閒數花須微步。日長時、據梧捉麈,清談大有支許。

金門賜浣,玉堂延客,過賞蕭齋煙樹。綠筍朱櫻,金齏雪鱠,臨別重牽住。

少焉暝結

永遇樂 健庵立齋兩太史步過半繭園九來有詞紀事余亦次韻

清代陳維崧

映竹為園,借花藏屋,壘石成路。綠水闌乾,黃梅庭院,翠滴衫邊雨。

蓬萊人物,峨眉兄弟,小覓池亭幽步。同誰將、荊關粉本,蕭齋畫得如許。

徘徊徙倚,墊巾脫帽,隨意臨流選樹。啜茗桐陰,攤書蘚磴,聊伴沙鷗住。

斑斑雨點

永遇樂 丁巳夏日壽吳靜安太史

清代陳維崧

此日佳哉,眾賓樂甚,為鎮西舞。閬苑涼生,玉堂碧浸,瀟灑原無暑。

詞臣賜浣,郎君掇桂,幼者還如衛虎。算從來、袁楊王謝,卿家古今誰伍。

百年才半,萬般休論,暫狎滄洲鷗鷺。荷漸成裳,篁將著粉,月又窺銀浦。

楸枰茗椀

永遇樂 同陳俞二子過惠山茶肆小飲,醉後感作

清代黃永

細雨還晴,剩寒新暖,清和天氣。五里長街,九龍峰下,比舊風光美。

良朋連袂,單衫小扇,依約冶遊情味。問誰家、曲徑朱欄,紅杏赤葵交媚。

沽來斗酒,頹然醉了,笑折花枝簪髻。拍手狂呼,揮杯自勸,暗搵無端淚。

英雄失路

永遇樂 寒梅欲放,用夢窗韻

近代鄧嘉縝

雲幄圍春,膽瓶欹玉,寒逗芳序。破蕾舒紅,虬姿轉媚,疑對幽欞語。

何郎衰老,逋仙疏放,舊曲怕翻金縷。孤標映,簾櫳似水,半坼畫檐清露。

江南過客,攜來鄉訊,漫說玉人歸誤。晴雪黏塵,橫枝弄影,驢背尋詩路。

經年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