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驀山溪》典範詞作

驀山溪

元代劉基

檐鈴風過,昵昵閨中語。月上海東峰,冷光浸、澄清玉宇。

幽人此際,輕步繞迴廊;蛙鳴沼,鴉翻樹,露滴松梢雨。

蘆花粗老,也學楊花絮。袞袞趁流塵,半沾泥、半飄陌路。

不須看覷,且自買芳尊;巴覦曲,婆娑舞,醉飲朝還暮

驀山溪  詠檐鐸

元代劉基

夜闌人靜,鳴玉傳聲小。歷歷透紗窗,悄空閨、衾寒夢杳。

淒淒切切,如共旅魂言;流水咽,過雲停,一日腸千繞。

金莖月轉,烏尾訛將曉。欲斷又還連,渺煙霄、羈鴻相吊。

憑誰細寫,此意入朱絲;呼郢客,招湘雲,添作江南調

驀山溪

元代劉基

三更鳴雨,濕透桃花臉。珠箔未登鉤,早飄落、猩紅數點。

碧雲如夢,人去巳無蹤;金泥鳳,玉蟠龍,寂寞蛛絲檢。

玄華柔軟,總被秋霜染。永夜擁寒衾,耿青鐙、膏凝暈閃。

銅壺漏水,應是接天河;一聲去,一聲來,空把重門掩

驀山溪 游靈源山

元代冀國公主

楚峰遠眺,山嵐凝芳樹。禾黍正離離,立西風、雲煙向暮。

青松瑟瑟,風送短笛聲,寒溪畔,翠微間,依約人間住。

靈源待月,襟袖涼微度。把酒問青天,廣寒宮,知何處。

中元吟賞好,預作中秋歸興逸,欲乘鸞,竟得神仙趣。

驀山溪 夜月移飲橋上

明代王慎中

碧天如水,浸一輪明月。暑氣驀消殘,更江水、涵空瑩徹。

河橋攜手,清興有誰同,蘇赤璧,庾荊州,許把襟期說。

天邊遠響,知是漁歌發。乍急復悠揚,趁微風、似往還滅。

平生鐵笛,掛肘不輕吹,聊一弄,兩三聲,玉露森毛髮

驀山溪 湖泛偕尤悔罨、劉易台

明代張夏

溪頭放棹,白鷺飛清晝。四面絕紅麈,撲青蒼、山攢水湊。

從中選勝,最愛養魚陂,圍楊柳。陰晴驟。正是黃梅候。

水邊林下,名跡千秋有。今日遂良游,把清尊、臨風一酹。

三三兩兩,相與扣舷歌,沾袍袖。歸遲否。明日剛初九

驀山溪·魏和公五十

明代張夏

草堂居士,身隱高名滿。游萬里歸來,與伯仲、陶陶款款。

行藏獨杳,卷易在床頭,臨山水,聽清音,何必閒絲管。

今年五十,幽谷春常暖。況日景初長,報嶺上、梅開一半。

閒看舞鶴,知道幾千齡,愛玉樹,進椒尊,爛醉仙亭慢

驀山溪 和清真

清代汪東

重簾密護,靄靄霏香陣。素麵淨鉛華,自天然、融朱膩粉。

朝來睡起,約略淡妝,梳蟠髻了,整釵勻,珠衱腰身穩。

高唐雲散,此意誰相問。臘破漸春回,探從頭、幾番花信。

群芳遍數,來並玉人,看蘭氣味,菊精神,兼勝江梅韻

驀山溪 和清真

清代汪東

筵前方寸,便是陽關路。記得送君行,淚盈樽、含愁滴處。

繁花細草,相對亦悽然,臨岐語。空延佇。韶光易失,滿地鋪紅雨。

別夢繞滄洲,慣曾聽、悲笳戎鼓。重來舊館,翻訝樂聲齊,歌四舉。

休回注。白髮飄成縷。

驀山溪 苦熱,因憶舊日北泉居處,用姑溪北觀避暑韻

清代汪東

堯時虛道,六合窯烘地。自有禹山川,便長見、山深林邃。

流金鑠石,百歲一遭逢,冰作簟,玉為漿,此樂何由致。

竹樓佳處,游宴多朋類。更有似梅人,撫徽弦、暗傳心意。

泠泠風響,長夏亦清寒,塵境易。夢魂疑,轉恐他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