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婆羅門引》典範詞作

婆羅門引(用韻答傅先之時傅宰龍泉歸)

宋代辛棄疾

龍泉佳處,種花滿縣卻東歸。腰間玉若金累。須信功名富貴,長與少年期。悵高山流水,古調今悲。
臥龍暫而。算天上、有人知。最好五十學易,三百遍詩。男兒事業,看一日、須有致君時。端的了、休更尋思。

婆羅門引 五日

清代陳洵

新蒲剪勝,賺入風景又江鄉。無情臂縷偏長。炊黍匆匆閒夢,榴火艷窺牆。

奈生綃難寫,舊色淒涼。

扁舟斷腸。縱面隔。宛聞香。零落歌鶯舞燕,如錦花場。

獨醒未妨。喚不起詞流湖上觴。波語窄,一桁瀟湘。

婆羅門引 詠美人蕉

近代顧隨

年年此際,湘江無處吊湘妃。拓魂不見魂歸。留得一叢花在,雨過濕螢飛。

正魂兮月下,化作芳菲。

遺鈿剩脂。不磨滅,自葳蕤。況是香肌成土,玉骨成灰。

嬌紅幾朵,植根在、千載艷屍堆。休盡望、綠瘦紅肥。

婆羅門引 送河間令夏公乘歸安州用稼軒別杜叔高韻

清代丁澎

三升可戀,怪君何事拂衣歸。長安冠盎累累。獨尋汝南舊宅,好共白雲期。

念折腰作苦,岐路堪悲。

偏其反而,風波隊里誰知。須記高陽城北,夜雪裁詩。

楚天鴻遠,桃花岸、風雨送君時。應回首、片石留思。

婆羅門引

清代陸求可

山園槐序,綠陰濃處曉鶯啼。冰弦聲動柔荑。不覺松風入戶,爽氣接峰西。

看清塵辟暑,倒插簪犀。

湘簾乍低。怕日午、夢還迷。漫把綠熊簟卷,翡翠觴攜。

追涼河朔,看雨過、屋角掛虹霓。紗窗外、月滿青溪。

婆羅門引

清代陸求可

青青楊柳,送行人、南北東西。門前征馬初嘶。慢唱陽關一曲,手捧白螺杯。

不愁君遠去,但恐歸遲。

飄然路歧。知此意、只金徽。看取雙雙瓦雀,對對鳧鷖。

波心爭浴,便朝昏、那有斷腸時。怎人生、慣見生離。

婆羅門引

清代陸求可

隱花裙褶,兩人抬起露雙鉤。香塵蹤跡難留。何用東昏貼地,蓮瓣滿朱樓。

有殘紅軟襯,一路風流。

盧家莫愁。正步步、見嬌羞。記取風前鏇舞,掌上綢繆。

魂銷月下,提金縷、剗襪殿東頭。喜花徑、玉露初收。

婆羅門引·挽陳月泉

近代黃光

歸雲暮卷,一聲狙擊起悲風。霎時殺氣摩空,玉樹庭階僵臥,鵑血染花紅。

待鶯兒啼到,鷙鳥無蹤。

纕麑計工。微波托,話難通。記得豪言系頸,共仰終童。

笙歌未已,竟有人、報怨暗彎弓。蠻舞散、枉唱迴風。

婆羅門引(用韻答趙晉臣敷文)

宋代辛棄疾

不堪鶗鴂,早教百草放春歸。江頭愁殺吾累。卻覺君侯雅句,千載共心期。便留春甚樂,樂了須悲。
瓊而素而。被花惱、只鶯知。正要千鍾角酒,五字裁詩。江東日暮,道繡斧、人去未多時。還又要、玉殿論思。

婆羅門引 重陽與元帥竇子溫暨眾友東城賞菊即席賦

金朝李俊民

浮空霽色,江涵秋影雁初飛。相逢共繞東籬。點檢樽前見在,人似曉星稀。

對滿山紅樹,葉葉堪題。

大家露頂。任短髮、被風吹。只恐黃花人貌,不似年時。

杯添野水,更何用、頻頻望白衣。沉醉後、攜手方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