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盪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樂也者,郁於中而泄於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盪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樂也者,郁於中而泄於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於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四時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於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於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鳴者也,而假以鳴,夔弗能以文辭鳴,又自假於《韶》以鳴。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凡載於《詩》、《書》六藝,皆鳴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其聲大而遠。傳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其弗信矣乎!其末也,莊周以其荒唐之辭鳴。楚,大國也,其亡也以屈原鳴。臧孫辰、孟軻、荀卿,以道鳴者也。楊朱、墨翟、管夷吾、晏嬰、老聃、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鄒衍、尸佼、孫武、張儀、蘇秦之屬,皆以其術鳴。秦之興,李斯鳴之。漢之時,司馬遷、相如、揚雄,最其善鳴者也。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數以急,其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將天醜其德莫之顧邪?何為乎不鳴其善鳴者也!
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於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從吾游者,李翱、張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鳴信善矣。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邪,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東野之役於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於天者以解之。▲
月日,居易白。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於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於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並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累歲已來,牽故少暇,間有容隙,或欲為之;又自思所
月日,居易白。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於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於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並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累歲已來,牽故少暇,間有容隙,或欲為之;又自思所陳,亦無出足下之見;臨紙復罷者數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於今。
今俟罪潯陽,除盥櫛食寢外無餘事,因覽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舊文二十六軸,開卷得意,忽如會面,心所畜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萬里也。既而憤悱之氣,思有所濁,遂追就前志,勉為此書,足下幸試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經》首之。就《六經》言,《詩》又首之。何者?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上自聖賢,下至愚騃,微及豚魚,幽及鬼神。群分而氣同,形異而情一。未有聲入而不應、情交而不感者。
聖人知其然,因其言,經之以六義;緣其聲,緯之以五音。音有韻,義有類。韻協則言順,言順則聲易入;類舉則情見,情見則感易交。於是乎孕大含深,貫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氣泰,憂樂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為大柄,決此以為大竇也。故聞“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則知虞道昌矣。聞五子洛汭之歌,則知夏政荒矣。言者無罪,聞者足誡,言者聞者莫不兩盡其心焉。
洎周衰秦興,采詩官廢,上不以詩補察時政,下不以歌泄導人情。用至於諂成之風動,救失之道缺。於時六義始剚矣。《國風》變為《騷辭》,五言始於蘇、李。《詩》、《騷》皆不遇者,各系其志,發而為文。故河梁之句,止於傷別;澤畔之吟,歸於怨思。彷徨抑鬱,不暇及他耳。然去《詩》未遠,梗概尚存。故興離別則引雙鳧一雁為喻,諷君子小人則引香草惡鳥為比。雖義類不具,猶得風人之什二三焉。於時六義始缺矣。晉、宋已還,得者蓋寡。以康樂之奧博,多溺於山水;以淵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園。江、鮑之流,又狹於此。如梁鴻《五噫》之例者,百無一二。於時六義浸微矣!陵夷至於梁、陳間,率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噫!風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豈舍之乎?顧所用何如耳。設如“北風其涼”,假風以刺威虐;“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棠棣之華”,感華以諷兄弟;“采采芣苡”,美草以樂有子也。皆興發於此而義歸於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則“餘霞散成綺,澄江淨如練”,“歸花先委露,別葉乍辭風”之什,麗則麗矣,吾不知其所諷焉。故仆所謂嘲風雪、弄花草而已。於時六義盡去矣。
唐興二百年,其間詩人不可勝數。所可舉者,陳子昂有《感遇詩》二十首,鮑防《感興詩》十五篇。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風雅比興,十無一焉。杜詩最多,可傳者千餘首。至於貫穿古今,覙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於李焉。然撮其《新安》、《石壕》、《潼關吏》、《蘆子關》、《花門》之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句,亦不過十三四。杜尚如此,況不迨杜者乎?仆常痛詩道崩壞,忽忽憤發,或廢食輟寢,不量才力,欲扶起之。嗟乎!事有大謬者,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陳於左右。
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之”字、“無”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後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則知仆宿習之緣,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髮早衰白;瞀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之所致,又自悲。
家貧多故,二十七方從鄉賦。既第之後,雖專於科試,亦不廢詩。及授校書郎時,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輩,見皆謂之工,其實未窺作者之域耳。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時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屢降璽書,訪人急病。
仆當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諫官,月請諫紙。啟奏之間,有可以救濟人病,裨補時闕,而難於指言者,輒詠歌之,欲稍稍進聞於上。上以廣宸聽,副憂勤;次以酬恩獎,塞言責;下以復吾平生之志。豈圖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聞而謗已成矣!
又請為左右終言之。凡聞仆《賀雨詩》,眾口籍籍,以為非宜矣;聞仆《哭孔戡詩》,眾面脈脈,盡不悅矣;聞《秦中吟》,則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聞《登樂遊園》寄足下詩,則執政柄者扼腕矣;聞《宿紫閣村》詩,則握軍要者切齒矣!大率如此,不可遍舉。不相與者,號為沽譽,號為詆訐,號為訕謗。苟相與者,則如牛僧孺之誡焉。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為非也。其不我非者,舉世不過三兩人。有鄧魴者,見仆詩而喜,無何魴死。有唐衢者,見仆詩而泣,未幾而衢死。其餘即足下。足下又十年來困躓若此。嗚呼!豈六義四始之風,天將破壞,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聞於上耶?不然,何有志於詩者,不利若此之甚也!然仆又自思關東一男子耳,除讀書屬文外,其他懵然無知,乃至書畫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歡者,一無通曉,即其愚拙可知矣!初應進士時,中朝無緦麻之親,達官無半面之舊;策蹇步於利足之途,張空拳於戰文之場。十年之間,三登科第,名落眾耳,跡升清貫,出交賢俊,入侍冕旒。始得名於文章,終得罪於文章,亦其宜也。
日者聞親友間說,禮、吏部舉選人,多以仆私試賦判為準的。其餘詩句,亦往往在人口中。仆恧然自愧,不之信也。及再來長安,又聞有軍使高霞寓者,欲聘倡妓,妓大誇曰:“我誦得白學士《長恨歌》,豈同他哉?”由是增價。又足下書云:到通州日,見江館柱間有題仆詩者。何人哉?又昨過漢南日,適遇主人集眾娛樂,他賓諸妓見仆來,指而相顧曰:此是《秦中吟》、《長恨歌》主耳。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鄉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題仆詩者;士庶、僧徒、孀婦、處女之口,每有詠仆詩者。此誠雕篆之戲,不足為多,然今時俗所重,正在此耳。雖前賢如淵、雲者,前輩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於其間。
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多取。”仆是何者,竊時之名已多。既竊時名,又欲竊時之富貴,使己為造物者,肯兼與之乎?今之屯窮,理固然也。況詩人多蹇,如陳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遺,而屯剝至死。孟浩然輩不及一命,窮悴終身。近日孟郊六十,終試協律;張籍五十,未離一太祝。彼何人哉!況仆之才又不迨彼。今雖謫佐遠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萬,寒有衣,飢有食,給身之外,施及家人。亦可謂不負白氏子矣。微之,微之!勿念我哉!
仆數月來,檢討囊帙中,得新舊詩,各以類分,分為卷目。自拾遺來,凡所遇所感,關於美刺興比者;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題,題為“新樂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謂之"諷諭詩"。又或退公獨處,或移動病閒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謂之”閒適詩“。又有事物牽於外,情理動於內,隨感遇而形於嘆詠者一百首,謂之”感傷詩“。又有五言、七言、長句、絕句,自一百韻至兩百韻者四百餘首,謂之”雜律詩“。凡為十五卷,約八百首。異時相見,當盡致於執事。
微之,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仆雖不肖,常師此語。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時。時之來也,為雲龍,為風鵬,勃然突然,陳力以出;時之不來也,為霧豹,為冥鴻,寂兮寥兮,奉身而退。進退出處,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閒適詩,獨善之義也。故覽仆詩者,知仆之道焉。其餘雜律詩,或誘於一時一物,發於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者,但以親朋合散之際,取其釋恨佐歡,今銓次之間,未能刪去。他時有為我編集斯文者,略之可也。
微之,夫貴耳賤目,榮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遠征古舊,如近歲韋蘇州歌行,才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言詩,又高雅閒淡,自成一家之體,今之秉筆者誰能及之?然當蘇州在時,人亦未甚愛重,必待身後,人始貴之。今仆之詩,人所愛者,悉不過雜律詩與《長恨歌》已下耳。時之所重,仆之所輕。至於諷諭者,意激而言質;閒適者,思澹而辭迂。以質合迂,宜人之不愛也。今所愛者,並世而生,獨足下耳。然百千年後,安知復無如足下者出,而知愛我詩哉?故自八九年來,與足下小通則以詩相戒,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同處則以詩相娛。知吾罪吾,率以詩也。
如今年春遊城南時,與足下馬上相戲,因各誦新艷小律,不雜他篇,自皇子陂歸昭國里,迭吟遞唱,不絕聲者二十里余。攀、李在傍,無所措口。知我者以為詩仙,不知我者以為詩魔。何則?勞心靈,役聲氣,連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偶同人當美景,或花時宴罷,或月夜酒酣,一詠一吟,不覺老之將至。雖驂鸞鶴、游蓬瀛者之適,無以加於此焉,又非仙而何?微之,微之!此吾所以與足下外形骸、脫蹤跡、傲軒鼎、輕人寰者,又以此也。
當此之時,足下興有餘力,且欲與仆悉索還往中詩,取其尤長者,如張十八古樂府,李二十新歌行,盧、楊二秘書律詩,竇七、元八絕句,博搜精掇,編而次之,號為《元白往還集》。眾君子得擬議於此者,莫不踴躍欣喜,以為盛事。嗟乎!言未終而足下左轉,不數月而仆又繼行,心期索然,何日成就?又可為之太息矣!
仆常語足下,凡人為文,私於自是,不忍於割截,或失於繁多。其間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鑒無姑息者,討論而削奪之,然後繁簡當否,得其中矣。況仆與足下,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況他人乎?今且各纂詩筆,粗為卷第,待與足下相見日,各出所有,終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見是何地,溘然而至,則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
潯陽臘月,江風苦寒,歲暮鮮歡,夜長少睡。引筆鋪紙,悄然燈前,有念則書,言無銓次。勿以繁雜為倦,且以代一夕之話言也。
居易自敘如此,文士以為信然。▲
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邽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吏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當時諫臣陳子昂建議誅之而旌其閭;且請“編之於令,永為國典”。臣竊獨過之。
臣聞禮之大本,以防亂也。若曰無為賊虐,凡為子者殺無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亂也。若曰無為賊虐,凡為理者殺無赦。其本則合
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邽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吏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當時諫臣陳子昂建議誅之而旌其閭;且請“編之於令,永為國典”。臣竊獨過之。
臣聞禮之大本,以防亂也。若曰無為賊虐,凡為子者殺無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亂也。若曰無為賊虐,凡為理者殺無赦。其本則合,其用則異,旌與誅莫得而並焉。誅其可旌,茲謂濫;黷刑甚矣。旌其可誅,茲謂僭;壞禮甚矣。果以是示於天下,傳於後代,趨義者不知所向,違害者不知所立,以是為典可乎?蓋聖人之制,窮理以定賞罰,本情以正褒貶,統於一而已矣。
向使刺讞其誠偽,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則刑禮之用,判然離矣。何者?若元慶之父,不陷於公罪,師韞之誅,獨以其私怨,奮其吏氣,虐於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問,上下蒙冒,吁號不聞;而元慶能以戴天為大恥,枕戈為得禮,處心積慮,以沖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無憾,是守禮而行義也。執事者宜有慚色,將謝之不暇,而又何誅焉?
其或元慶之父,不免於罪,師韞之誅,不愆於法,是非死於吏也,是死於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執而誅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議曰:“人必有子,子必有親,親親相仇,其亂誰救?”是惑於禮也甚矣。禮之所謂仇者,蓋其冤抑沉痛而號無告也;非謂抵罪觸法,陷於大戮。而曰“彼殺之,我乃殺之”。不議曲直,暴寡脅弱而已。其非經背聖,不亦甚哉!
《周禮》:“調人,掌司萬人之仇。凡殺人而義者,令勿仇;仇之則死。有反殺者,邦國交仇之。”又安得親親相仇也?《春秋公羊傳》曰:“父不受誅,子復仇可也。父受誅,子復仇,此推刃之道,復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斷兩下相殺,則合於禮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愛死,義也。元慶能不越於禮,服孝死義,是必達理而聞道者也。夫達理聞道之人,豈其以王法為敵仇者哉?議者反以為戮,黷刑壞禮,其不可以為典,明矣。
請下臣議附於令。有斷斯獄者,不宜以前議從事。謹議。 ▲
三辰至精氣,生自蒼頡前。粵從有文字,精氣銖於綿。
所以楊墨後,文詞縱橫顛。元狩富材術,建安儼英賢。
厥祀四百餘,作者如排穿。五馬渡江日,群魚食蒲年。
大風盪天地,萬陣黃須膻。縱有命世才,不如一空弮。
後至陳隋世,得之拘且緛。太浮如瀲灩,太細如
所以楊墨後,文詞縱橫顛。元狩富材術,建安儼英賢。
厥祀四百餘,作者如排穿。五馬渡江日,群魚食蒲年。
大風盪天地,萬陣黃須膻。縱有命世才,不如一空弮。
後至陳隋世,得之拘且緛。太浮如瀲灩,太細如蚳蝝.
太亂如靡靡,太輕如芊芊。流之為酗bM,變之為游畋。
百足雖雲眾,不救殺馬蚿.君臣作降虜,北走如cg猭.
所以文字妖,致其國朝遷。吾唐革其弊,取士將科縣。
文星下為人,洪秀密於緶。大開紫宸扉,來者皆詳延。
日晏朝不罷,龍姿歡fM々。於焉周道反,由是秦法悛。
射洪陳子昂,其聲亦喧闐。惜哉不得時,將奮猶拘攣。
玉壘李太白,銅堤孟浩然。李寬包堪輿,孟澹擬漪漣。
埋骨採石壙,留神鹿門埏。俾其羈旅死,實覺天地孱。
猗與子美思,不盡如轉輇。縱為三十車,一字不可捐。
既作風雅主,遂司歌詠權。誰知耒陽土,埋卻真神仙。
當於李杜際,名輩或溯沿。良御非異馬,由弓非他弦。
其物無同異,其人有媸妍。自開元至今,宗社紛如煙。
爽若沆瀣英,高如崑崙巔。百家囂浮說,諸子率寓篇。
築之為京觀,解之為牲牷。各持天地維,率意東西牽。
競抵元化首,爭扼真宰咽。或作制誥藪,或為宮體淵。
或堪被金石,或可投花鈿。或為輿隸唱,或被兒童憐。
烏壘虜亦寫,雞林夷爭傳。披揭覆載樞,捭闔神異鍵。
力掀尾閭立,思軋大塊鏇。降氣或若虹,耀影或如wH.
萬象瘡復痏,百靈瘠且q3.謂乎數十公,筆若明堂椽。
其中有擬者,不絕當如綖。齊驅不讓策,並駕或爭駢。
所以吾唐風,直將三代甄。被此文物盛,由乎聲詩宣。
采彼風人謠,輶軒輕似鸇.麗者固不捨,鄙者亦為銓。
其中有鑑戒,一一堪雕鐫。乙夜以觀之,吾君無釋焉。
遂命大司樂,度之如星躔。播於樂府中,俾為萬代蠲。
吹彼圓丘竹,誦茲清廟弦。不惟娛列祖,兼可格上玄。
粵予何為者,生自江海壖。騃騃自總角,不甘耕一廛。
諸昆指倉庫,謂我死道邊。何為不力農,稽古真可嘕.
遂與襏襫著,兼之笞笠全。風吹蔓草花,颯颯盈荒田。
老牛瞪不行,力弱誰能鞭。乃將耒與耜,並換槧與鉛。
閱彼圖籍肆,致之千百編。攜將入蘇嶺,不就無出緣。
堆書塞低屋,添硯涸小泉。對燈任髻爇,憑案從肘研。
苟無切玉刀,難除指上胼。爾來五寒暑,試藝稱精專。
昌黎道未著,文教如欲騫。其中有聲病,於我如fDfe.
是敢驅頹波,歸之於大川。其文如可用,不敢佞與便。
明水在稿秸,太羹臨豆籩。將來示時人,猰貐垂饞涎。
亦或尚華縟,亦曾為便嬛。亦能制灝灝,亦解攻翩翩。
唯思逢陣敵,與彼爭後先。避兵入句吳,窮悴只自跧.
平原陸夫子,投刺來翩躚。開卷讀數行,為之加敬虔。
忽窮一兩首,反顧唯曲拳。始來遺巾幗,乃敢排戈鋋.
或為拔幟走,或遭劘壘還。不能收亂轍,豈暇重為篿.
雖然未三北,亦可輸千鐉.向來說文字,爾汝名可聯。
聖人病歿世,不患窮而蹎。我未九品位,君無一囊錢。
相逢得何事,兩籠酬戲箋。無顏解媮合,底事居冗員。
方知萬鍾祿,不博五湖船。夷險但明月,死生應白蓮。
吟餘憑几飲,釣罷偎蓑眠。終拋峴山業,相共此留連。▲
三辰至精氣,生自蒼頡前。粵從有文字,精氣銖於綿。
所以楊墨後,文詞縱橫顛。元狩富材術,建安儼英賢。
厥祀四百餘,作者如排穿。五馬渡江日,群魚食蒲年。
大風盪天地,萬陣黃須膻。縱有命世才,不如一空弮。
後至陳隋世,得之拘且緛。太浮如瀲灩,太細如
所以楊墨後,文詞縱橫顛。元狩富材術,建安儼英賢。
厥祀四百餘,作者如排穿。五馬渡江日,群魚食蒲年。
大風盪天地,萬陣黃須膻。縱有命世才,不如一空弮。
後至陳隋世,得之拘且緛。太浮如瀲灩,太細如蚳蝝.
太亂如靡靡,太輕如芊芊。流之為酗bM,變之為游畋。
百足雖雲眾,不救殺馬蚿.君臣作降虜,北走如cg猭.
所以文字妖,致其國朝遷。吾唐革其弊,取士將科縣。
文星下為人,洪秀密於緶。大開紫宸扉,來者皆詳延。
日晏朝不罷,龍姿歡fM々。於焉周道反,由是秦法悛。
射洪陳子昂,其聲亦喧闐。惜哉不得時,將奮猶拘攣。
玉壘李太白,銅堤孟浩然。李寬包堪輿,孟澹擬漪漣。
埋骨採石壙,留神鹿門埏。俾其羈旅死,實覺天地孱。
猗與子美思,不盡如轉輇。縱為三十車,一字不可捐。
既作風雅主,遂司歌詠權。誰知耒陽土,埋卻真神仙。
當於李杜際,名輩或溯沿。良御非異馬,由弓非他弦。
其物無同異,其人有媸妍。自開元至今,宗社紛如煙。
爽若沆瀣英,高如崑崙巔。百家囂浮說,諸子率寓篇。
築之為京觀,解之為牲牷。各持天地維,率意東西牽。
競抵元化首,爭扼真宰咽。或作制誥藪,或為宮體淵。
或堪被金石,或可投花鈿。或為輿隸唱,或被兒童憐。
烏壘虜亦寫,雞林夷爭傳。披揭覆載樞,捭闔神異鍵。
力掀尾閭立,思軋大塊鏇。降氣或若虹,耀影或如wH.
萬象瘡復痏,百靈瘠且q3.謂乎數十公,筆若明堂椽。
其中有擬者,不絕當如綖。齊驅不讓策,並駕或爭駢。
所以吾唐風,直將三代甄。被此文物盛,由乎聲詩宣。
采彼風人謠,輶軒輕似鸇.麗者固不捨,鄙者亦為銓。
其中有鑑戒,一一堪雕鐫。乙夜以觀之,吾君無釋焉。
遂命大司樂,度之如星躔。播於樂府中,俾為萬代蠲。
吹彼圓丘竹,誦茲清廟弦。不惟娛列祖,兼可格上玄。
粵予何為者,生自江海壖。騃騃自總角,不甘耕一廛。
諸昆指倉庫,謂我死道邊。何為不力農,稽古真可嘕.
遂與襏襫著,兼之笞笠全。風吹蔓草花,颯颯盈荒田。
老牛瞪不行,力弱誰能鞭。乃將耒與耜,並換槧與鉛。
閱彼圖籍肆,致之千百編。攜將入蘇嶺,不就無出緣。
堆書塞低屋,添硯涸小泉。對燈任髻爇,憑案從肘研。
苟無切玉刀,難除指上胼。爾來五寒暑,試藝稱精專。
昌黎道未著,文教如欲騫。其中有聲病,於我如fDfe.
是敢驅頹波,歸之於大川。其文如可用,不敢佞與便。
明水在稿秸,太羹臨豆籩。將來示時人,猰貐垂饞涎。
亦或尚華縟,亦曾為便嬛。亦能制灝灝,亦解攻翩翩。
唯思逢陣敵,與彼爭後先。避兵入句吳,窮悴只自跧.
平原陸夫子,投刺來翩躚。開卷讀數行,為之加敬虔。
忽窮一兩首,反顧唯曲拳。始來遺巾幗,乃敢排戈鋋.
或為拔幟走,或遭劘壘還。不能收亂轍,豈暇重為篿.
雖然未三北,亦可輸千鐉.向來說文字,爾汝名可聯。
聖人病歿世,不患窮而蹎。我未九品位,君無一囊錢。
相逢得何事,兩籠酬戲箋。無顏解媮合,底事居冗員。
方知萬鍾祿,不博五湖船。夷險但明月,死生應白蓮。
吟餘憑几飲,釣罷偎蓑眠。終拋峴山業,相共此留連。▲
三辰至精氣,生自蒼頡前。粵從有文字,精氣銖於綿。
所以楊墨後,文詞縱橫顛。元狩富材術,建安儼英賢。
厥祀四百餘,作者如排穿。五馬渡江日,群魚食蒲年。
大風盪天地,萬陣黃須膻。縱有命世才,不如一空弮。
後至陳隋世,得之拘且緛。太浮如瀲灩,太細如蚳蝝。
太亂如靡靡,太輕如芊
所以楊墨後,文詞縱橫顛。元狩富材術,建安儼英賢。
厥祀四百餘,作者如排穿。五馬渡江日,群魚食蒲年。
大風盪天地,萬陣黃須膻。縱有命世才,不如一空弮。
後至陳隋世,得之拘且緛。太浮如瀲灩,太細如蚳蝝。
太亂如靡靡,太輕如芊芊。流之為酉句□,變之為游畋。
百足雖雲眾,不救殺馬蚿。君臣作降虜,北走如犭聯猭。
所以文字妖,致其國朝遷。吾唐革其弊,取士將科縣。
文星下為人,洪秀密於緶。大開紫宸扉,來者皆詳延。
日晏朝不罷,龍姿歡車身車身。於焉周道反,由是秦法悛。
射洪陳子昂,其聲亦喧闐。惜哉不得時,將奮猶拘攣。
玉壘李太白,銅堤孟浩然。李寬包堪輿,孟澹擬漪漣。
埋骨採石壙,留神鹿門埏。俾其羈旅死,實覺天地孱。
猗與子美思,不盡如轉輇。縱為三十車,一字不可捐。
既作風雅主,遂司歌詠權。誰知耒陽土,埋卻真神仙。
當於李杜際,名輩或溯沿。良御非異馬,由弓非他弦。
其物無同異,其人有媸妍。自開元至今,宗社紛如煙。
爽若沆瀣英,高如崑崙巔。百家囂浮說,諸子率寓篇。
築之為京觀,解之為牲牷。各持天地維,率意東西牽。
競抵元化首,爭扼真宰咽。或作制誥藪,或為宮體淵。
或堪被金石,或可投花鈿。或為輿隸唱,或被兒童憐。
烏壘虜亦寫,雞林夷爭傳。披揭覆載樞,捭闔神異鍵。
力掀尾閭立,思軋大塊鏇。降氣或若虹,耀影或如殘。
萬象瘡復痏,百靈瘠且□。謂乎數十公,筆若明堂椽。
其中有擬者,不絕當如綖。齊驅不讓策,並駕或爭駢。
所以吾唐風,直將三代甄。被此文物盛,由乎聲詩宣。
采彼風人謠,輶軒輕似鸇。麗者固不捨,鄙者亦為銓。
其中有鑑戒,一一堪雕鐫。乙夜以觀之,吾君無釋焉。
遂命大司樂,度之如星躔。播於樂府中,俾為萬代蠲。
吹彼圓丘竹,誦茲清廟弦。不惟娛列祖,兼可格上玄。
粵予何為者,生自江海壖。騃騃自總角,不甘耕一廛。
諸昆指倉庫,謂我死道邊。何為不力農,稽古真可嘕。
遂與襏襫著,兼之笞笠全。風吹蔓草花,颯颯盈荒田。
老牛瞪不行,力弱誰能鞭?乃將耒與耜,並換槧與鉛。
閱彼圖籍肆,致之千百編。攜將入蘇嶺,不就無出緣。
堆書塞低屋,添硯涸小泉。對燈任髻爇,憑案從肘研。
苟無切玉刀,難除指上胼。爾來五寒暑,試藝稱精專。
昌黎道未著,文教如欲騫。其中有聲病,於我如舌延舌單。
是敢驅頹波,歸之於大川。其文如可用,不敢佞與便。
明水在稿秸,太羹臨豆籩。將來示時人,猰貐垂饞涎。
亦或尚華縟,亦曾為便嬛。亦能制灝灝,亦解攻翩翩。
唯思逢陣敵,與彼爭後先。避兵入句吳,窮悴只自跧。
平原陸夫子,投刺來翩躚。開卷讀數行,為之加敬虔。
忽窮一兩首,反顧唯曲拳。始來遺巾幗,乃敢排戈鋋。
或為拔幟走,或遭劘壘還。不能收亂轍,豈暇重為篿。
雖然未三北,亦可輸千鐉。向來說文字,爾汝名可聯。
聖人病歿世,不患窮而蹎。我未九品位,君無一囊錢。
相逢得何事,兩籠酬戲箋。無顏解媮合,底事居冗員。
方知萬鍾祿,不博五湖船。夷險但明月,死生應白蓮。
吟余憑几飲,釣罷偎蓑眠。終拋峴山業,相共此留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