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
《通玄真經》即《文子》。文子學派思想尚陽。唐玄宗於天寶元年(742)詔封文子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書為《通玄真經》,道教奉為“四子”真經之一。北魏李暹注《文子》稱,計然就是文子。文子是春秋時人,屬道家系統,著有《文子》一書。唐玄宗美其名曰《通玄真經》,為道教四部聖典之一。柳宗元始疑其偽,千年來遂質疑不斷。1973年河北省定縣八角廊村40號漢墓出土大批竹簡,其中就包括《文子》一書。這段公案才告一段落。《文子·上德》篇有明顯的《易傳》特色。《上德》解易與《彖》、《象》為同一思想脈絡的發展。
文子·卷一·道原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無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聞其聲,吾強為之名,字之曰道。”夫道者,高不可極,深不可測,苞裹天地,稟受無形,原流泏泏,沖而不盈,濁以靜之徐清,施之無窮,無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約而能張,幽而能明,柔而能剛,... 閱讀全文
文子·卷二·精誠
無為而治者,為無為,為者不能無為也,不能無為者,不能有為也。人無言而神,有言即傷。無言乏神者,載無言,則傷有神之神者。 文子曰:名可強立,功可強成。昔南榮疇恥聖道而獨亡於己,南見老子,受教一言,一精一神曉靈,屯閔修達,勤苦十日不食,如享太牢... 閱讀全文
文子·卷三·九守
老子曰: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渾而為一,寂然清澄,重濁為地,一精一微為天,離而為四時,分而為一陰一一陽一,一精一氣為人,粗氣為蟲,剛柔相成,萬物乃生。一精一神本乎天,骨骸根於地,一精一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故聖人法天順地,不拘於俗,... 閱讀全文
文子·卷四·符言
老子曰: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平乎準,直乎繩,圓乎規,方乎矩,包裹天地而無表里,洞同覆蓋而無所?,是故體道者,不怒不喜,其坐無慮,寢而不夢,見物而名,事至而應。 老子曰:欲屍名者必生事,事生即舍公而就私,倍道而任己,見譽而為善,立而為賢,即... 閱讀全文
文子·卷五·道德
文子問道。老子曰:學問不一精一,聽道不深。凡聽者,將以達智也,將以成行也,將以致功名也,不一精一不明,不深不達。故上學以神聽,中學以心聽,下學以耳聽,以耳聽者,學在皮膚,以心聽者,學在肌肉,以神聽者,學在骨髓。故聽之不深,即知之不明,知之不... 閱讀全文
文子·卷六·上德
老子曰:主者,國之心也,心治則百節皆安,心擾即百節皆亂,故其身治者,支體相遺也,其國治者,君臣相忘也。 老子學於常樅,見舌而守柔,仰視屋樹,退而目川,觀影而知持後,故聖人曰無因循,常後而不先,譬若積薪燎,後者處上。 老子曰:鳴鐸以聲自毀,膏... 閱讀全文
文子·卷七·微明
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孰知形之不形者乎!故“天下皆知善之為善也,斯不善矣!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文子問曰:人可以微言乎? 老子曰:何為不可?唯知言之謂乎!夫知言之謂者,不以言言也。爭魚者濡,逐獸者趨,非樂之也,故至言... 閱讀全文
戰國策·魏二·魏文子田需周宵相善
魏文子、田需、周宵相善,欲罪犀首。犀首患之,謂魏王曰:“今所患者,齊也。嬰子言行於齊王,王欲得齊,則胡不召文子而相之?彼必務以齊事王。”王曰:“善。”因召文子而相之。犀首以倍田需、周宵。... 閱讀全文
國語·魯語·文公欲弛孟文子與郈敬子之宅
文公欲弛孟文子之宅,使謂之曰:“吾欲利子於外之寬者。”對曰:“夫位,政之建也;署,位之表也;車服,表之章也;宅,章之次也;祿,次之食也。君議五者以建政,為不易之故也。今有司來命易臣之署與其車服,而曰:‘將易而次,為寬利也。’夫署,所以朝夕虔... 閱讀全文
國語·魯語·季文子論妾馬
季文子相宣、成,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仲孫它諫曰:“子為魯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為愛,且不華國乎!”文子曰:“吾亦願之,然吾觀國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惡者猶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惡,而我美妾與馬,無乃非相人者...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