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7 / 29頁

百家姓·曾

當時老百姓為瘴氣所苦,曾芳用藥來接濟百姓。來求藥的人接連不斷。曾布:北宋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嘉祐進士,曾參與王安石變法,任三司使,在徽宗年間為相,主張調和新舊兩派。曾慥:今福建晉江人,北宋末南宋初詩人,能詩文,曾編有《類說》... 閱讀全文

百家姓·上官

,孫子上官恢都舉為進士。上官均:字彥衡,宋熙寧三年(1070年)進士。策試時考官呂大臨、蘇軾擬其第一,以策中詆新法忤王安石,遂改第二。歷官光祿寺丞、監察御史、龍圖閣侍制,贈紫金光祿大夫。著有《曲禮講義》二卷、《廣陵文集》五十卷等。上... 閱讀全文

百家姓·歐陽

政事,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遷徙分布歐陽氏複姓或是古老的漢族姓氏,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四... 閱讀全文

容齋隨筆·卷九·高科得人

貴期之,故相與愛惜成就,以待其用。至嘉祐四年之制,前三名始不為通判,第一人才是評事、簽判,代還升通判,又任滿,始除館職。王安石為政,又殺其法。恩數既削,得人亦衰矣。觀天聖初榜,宋鄭公郊、葉清臣、鄭文肅公戩、高文莊公若訥、曾魯公公亮五人連名,... 閱讀全文

智囊(選錄)·上智部·邵雍

“假如此凳,欹斜礙路,吾為整之,亦一善也。”如此存心,便覺臨難投劾者是寶山空回。鮮于侁為利州路轉運副使,部民不請青苗錢,王安石遣吏詰之,曰:“青苗之法,願取則與,民自不願,豈能強之?”東坡稱侁“上不害法,中不廢親,下不傷民”,以為“三難”,... 閱讀全文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智囊(選錄)·明智部·邵雍

【原文】王安石罷相,呂惠卿參知政事。富鄭公見康節,有憂色。康節曰:“豈以惠卿凶暴過安石耶?”曰:“然。”康節曰:“勿憂。安石、惠卿本以勢利相合,今勢利相敵,將自為仇矣,不暇害他人也。”未幾,惠卿果叛安石。熙寧初,王宣徽之子名正甫,字茂直,監... 閱讀全文

宋史·本紀·卷十二

使。丙戌,命近臣同三司議均稅。 五月戊子朔,京師民疫,選醫給藥以療之。己丑,京師地震。丁酉,詔三司置 寬恤民力司。己酉,王安石召入為三司度支判官。丁巳,錄繫囚,降罪一等,徒以 下釋之。 六月乙丑,詔戒上封告訐人罪或言赦前事,及言事官彈劾小過... 閱讀全文

宋史·本紀·卷十四

僕射。遣孫思恭等 報謝於遼,且賀生辰、正旦。壬辰,錄周世宗從曾孫貽廓為三班奉職。甲午,遼遣 耶律好謀等來賀即位。戊戌,以王安石為翰林學士。辛丑,韓琦罷為司徒、鎮安武 勝軍節度使、判相州。吳奎、陳昇之罷。樞密副使呂公弼為樞密使,張方平、趙抃 ... 閱讀全文

宋史·本紀·卷十五

轉運使韓璹等以能興利除害,賜帛有差。 十二月己未,詔立諸路更戍法,舊以他路兵雜戍者遣還。乙丑,立保甲法。丁卯, 以韓絳、王安石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珪參知政事。賜布衣陳知彥進士出身,知 縣王輔同進士出身。庚午,夏人寇鎮戎軍三川砦,巡檢趙普伏... 閱讀全文

宋史·本紀·卷十六

職官志》。辛巳,大饗明堂,以英宗配,赦天下。癸未,薛向、 孫固並為樞密副使。乙酉,詔即景靈宮作十一殿,以時王禮祠祖宗。以王安石為特 進,改封荊國公。丙戌,進封岐王顥為雍王,嘉王頵為曹王,並為司空。文彥博為 太尉。封曹佾為濟陽郡王,宗旦為華陰...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