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遼皇弟楚王隆祐徙封齊王,留守東京。 夏,四月,庚子,高麗王詢遣蔡忠順奉表於遼,請稱臣如舊。遼主命詢親朝。 壬寅,李德明進良馬於遼。 戊申,命資政殿大學士、刑部尚書向敏中守本官、平章事。敏中再掌留任,厚重鎮靜,人情帖然,帝嘉之,故復相... 閱讀全文
地。今復西遷,詰之則曰逐水草。又聞前後叛者多投西夏不納,若不早圖,後恐為患。”遼主使招還故地,不聽。遼主怒,欲伐之,使告李德明曰:“今欲西伐党項,爾當東擊,毋失掎角之勢。”仍令諸軍各市肥馬。 至道末,有司議以懿德皇后配享太宗廟室,或言淑德實... 閱讀全文
為丁謂將復還。殿中侍御史臨河陳炎上疏曰:“丁謂因緣憸佞,竊據公台,今禋柴展禮,必潛輸琛貨,私結要權,假息要荒,冀移善地。李德裕止因朋黨,不獲生還;盧多遜曲事主籓,卒無牽復;請更不原赦。”帝然之。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天... 閱讀全文
自慶陵。 太后聽政,遼主不親庶務,群臣表請,遼主不從。 甲寅,詔吏部銓:“選人父母年八十以上者,權注近官。” 是歲,遼封李德明子元昊為夏國公,以興平公主歸之。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明道元年(遼重熙元年) 春,正月,壬申... 閱讀全文
至今六十餘年,州縣有廢置,名號有改易,等第有升降,且所載古蹟,或俚俗不經,乞選有地理學者重修。”乃命館閣校勘曾肇、光祿丞李德芻刪定。既而言舊書不繪地形,難以稱圖,更賜名《九域志》。 癸卯,遼遣使按問諸路囚。以特里袞大悲努為始平軍節度使,出參... 閱讀全文
。 己酉,遼主駐藕絲淀。 乙卯,加文彥博河東、永興軍節度使,以富弼為司徒。 冬,十月,辛酉,詳定官制所檢討文字、光祿寺丞李德芻上《元豐郡縣誌》三十卷,《圖》三卷。 遼耶律仁傑久在相位,貪貸無厭,時與親戚會飲,嘗曰:“無百萬兩黃金,不足為宰相... 閱讀全文
議守,謂:“沿河及江、淮,措置抗禦以扼敵沖。”一議本政,略謂:“朝廷之尊卑,繫於宰相之賢否。唐至文宗,可謂衰弱,武宗得一李德裕而威令遂振。德裕初相,上言:‘宰相非其人,當亟廢罷;至天下之政,不可不歸中書。’武宗聽之,故能削平僭偽,號為中興。... 閱讀全文
五月,凡八月。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紹興八年(金天眷元年) 冬,十月,甲寅朔,金以御前管句契丹文字李德固為參知政事。 丙寅,金主封叔宗強為紀王,宗敏為邢王,太宗子和魯布等十三人皆為王。 金自晉王宗翰歿後,太師宗磐日益跋... 閱讀全文
、領行台尚書省事如故。以平章政事完顏勖為左丞相兼侍中,都點檢宗賢為右丞相兼中書令,行台右丞相劉筈、左丞蕭仲恭為平章政事,李德固為尚書右丞,秘書監蕭肄為參知政事。 冬,十月,辛卯朔,日有食之。 癸卯,詔建太一宮於行在。自駐蹕以來,歲祀十神太一... 閱讀全文
間有出投官軍,又為賊所殺。帝謂宰執曰:“前日差耕知虔州,甚當,使百姓知已有知州,心有所歸也。” 十一月,戊戌,金以鹹平尹李德固為平章政事。 辛丑,金買珠於烏爾古德埒勒部及富楚,禁百姓私相貿易,仍諭兩路民夫採珠。 戊申,合祀天地於南郊,赦天下... 閱讀全文